怀孕各期保健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怀孕各期保健的主要内容

一、怀孕早期保健

怀孕早期是指妊娠3个月(12周)之内,为胎儿成形期,各器官开始分化,尚未发育健全,它们的功能也未建立与完善,在此期间极易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和外界因素的损害,例如感染了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或单纯疱疹病毒可引起先天性白内障、小头畸形;受放射线照射可引起胎儿脑积水等;接触苯、铅、汞及农药等物质,可引起流产、死胎、低体重儿、胎儿脑损害及畸形。孕早期,胎盘尚未发育完善,很易发生自然流产。

早孕期间,孕妇应该少到公共场所去,要注意预防流感及风疹等病毒的感染,一般不外出旅游和出差;避免接触放射线;不要使用指甲油和染发剂等化妆品;不能劳累和做剧烈运动;若有阴道流血、腹痛等流产先兆或过去有反复流产史者应该及早就医和卧床休息;有遗传病史和不良孕产史者更应及早去医院咨询,如果需要做产前诊断,应在怀孕6~7周内进行,请医师决定是否要做绒毛的染色体分析并指导能否继续妊娠。若经医师确诊有风疹病毒等感染、染色体异常或受到放射线辐射,可考虑做人工流产中止妊娠。一般无特殊原因,则不必轻率要求中止妊娠,因为人工流产手术或药物流产都可能发生一些近远期并发症,对身体不利。早孕期内禁止性生活。

早孕期间也是怀孕反应最明显的阶段,尤应注意饮食调节与心理调整,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品,忌辛辣,能吃多少就吃多少,不必太介意营养问题;不要吸烟、喝酒;不要随便服用药物,有不舒服时,应由医师检查和决定用药。早孕后应尽早去医院做妇科检查,测血压,查血、尿和肝功能等,并建立产前检查的专用卡片和定期去医院接受有关宣教,以提高自己的保健知识水平。

二、怀孕中期保健

怀孕3~7个月,即13~28周为中期妊娠,是胎儿稳定发育的阶段。该期保健的重点是营养问题。早孕反应基本消失,孕妇食欲大增、胃口很好。要注意提高饮食质量,多吃牛肉、羊肉、鸡肉、瘦猪肉、鱼、虾和海产品,注意补钙、防止便秘,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不要穿高跟鞋,避免登高和走远路,可以照常上班工作,一般家务活儿可以胜任,要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例如推磨、割麦、插秧及挑重担子,切勿久蹲久站和过度弯腰,可以短距离骑自行车,不要参加球类和跑跳运动,可在新鲜空气中适当散步,冬天多到室外晒晒太阳,北方及云雾山区的孕妇更应多晒太阳以防缺钙。要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烦恼与忧虑,不看刺激性书刊,多看美丽的娃娃和风景画,多听和谐悦耳的音乐,不要打麻将、唱劲歌、跳迪斯科舞,少喝或不喝浓茶与咖啡,不滥用营养滋补药。需要做产前诊断者,可按医生嘱咐,抽血或住院抽羊水做绒促性素(βHCG)、染色体等检查。怀孕中期应节制性生活,避免盆浴,开始做乳房护理,如果乳头凹陷,可用手指轻轻拉出,每天要清洗乳头。怀孕中期内一般每月要去医院行产前检查1次,此期间内胎位常有变化,有时为臀位,不必紧张,听从医师指导。怀孕28周前必须做B型超声复查,了解胎儿发育情况,排除胎儿明显畸形。孕妇的丈夫最好能学会听胎心,有助于了解胎儿情况。

三、怀孕晚期保健

怀孕7个月(28周)以后为妊娠晚期,该期胎儿迅速生长发育,各器官和神经功能逐渐完善。孕妇应定期检查,若无特殊情况,怀孕28~36周时,每2周检查1次。怀孕36~40周时,每周检查1次,以便及时发现胎位不正、妊高征、贫血等异常与并发症,从而得到及时的纠正与治疗。孕妇应遵从医嘱按约去复查并很好地配合医务人员筛查、识别对母、胎有危害的高危妊娠情况,并听医务人员宣讲有关保健知识和在医师指导下服药治疗等。产妇和家属与医务人员密切配合将有利于母婴安全。

怀孕后期既要满足胎儿发育需要,又要为分娩和哺乳作准备。所以,孕妇仍然需要增加营养,要做到粗细粮混合,荤素菜搭配,继续注意补钙、铁等。既要克服旧习,认为只有坐月子时才要吃得好些,也不能过分摄入营养,吃高糖高脂肪食品过多,以防孕妇体重过度增加而加重心肺负担,甚至造成难产。

孕妇穿衣要宽松,勤淋浴更衣。严禁性生活,预防胎膜早破、感染和早产。上下班时尽量不挤公共汽车、不骑自行车,短途者以步行为安全。仍须继续做乳房护理,每天用肥皂水或温水洗乳头,如果乳头短小,应每天用手轻轻向外牵拉。

休息与睡眠时最好采取侧卧位,以增加子宫与胎盘的血液供应。有时应根据检查的结果,按不同的胎位选取左侧卧或右侧卧,以利胎头进入骨盆与下降。如果孕妇下肢水肿明显,还应抬高下肢。

妊娠晚期还应去医院继续接受宣教。做好临产前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孕妇如有不适或临产先兆,家属应及时送产妇去医院检查或住院,以争取平安分娩,迎接新生命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