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的自我监护

第四节 孕期的自我监护

一、胎动监测

胎动始于妊娠第7周,第8周后胎儿肢体运动一直存在。妊娠第8~9周B超检查即可见到胎动。第16周以后,胎儿活动明显增强,大多数孕妇可以感觉到胎儿在子宫内活动,有些初产妇感觉稍晚。开始较轻微,次数也较少。胎动有蠕动、滚动、伸展、踢跳等形式。妊娠28~32周胎动最强烈,有时猛烈踢打孕妇腹壁。正常胎动意味着胎儿情况良好。大约半数以上的胎动减少是由于宫内缺氧。当孕妇有贫血、心脏病、妊高征、过期妊娠、胎盘功能障碍、脐带打结或缠绕等异常时,胎儿缺氧。缺氧时胎动变化往往先于胎心改变。从胎动完全停止到胎心消失(胎儿死亡),一般为数小时到24小时,及时发现和抢救,可避免不幸后果。胎儿在缺氧早期可表现为躁动,胎动频繁,或无间歇,而严重缺氧时,胎动会逐渐减弱,次数也逐渐减少,说明胎儿情况危急。胎儿宫内生长迟缓、胎儿畸形、低血糖及孕妇吸烟、饥饿,使用麻醉镇静剂等均可使胎动减少。腹部触诊、撞击及声音刺激可使胎动加强、加频。

孕妇自测胎动是一件方便而有意义的事,不需任何特殊设备。一般在孕28周后,每日固定早、中、晚各数1小时,精力集中,最好左侧卧,每次胎动放一粒扣子或豆子即可。将3个小时胎动次数相加,再乘以4,即为12小时胎动数。正常为30~40次。若1小时胎动少于3次或12小时胎动少于20次,必须立即去医院进一步做电子胎心监护和B超等检查,医师会综合判断,酌情处理。尤其在妊娠晚期或延期妊娠、高危妊娠者更要坚持自测胎动。

二、亲属协助孕妇监护

孕妇亲属对孕期保健肩负重要任务,尤其丈夫对孕妇要更加关心、体贴。应调整好孕妇的生活节奏,安排好饮食起居,保证适当营养和充分睡眠,创造优美、清洁的生活环境,保持愉快、恬静的心情,帮助妻子坚持每日适度的散步活动,欣赏花草和悦耳的轻音乐,出门乘车保护妻子免受挤压冲撞,不在流行病流行期出入公共场所。

孕妇家人应积极参加孕产期保健知识的学习,阅读相关书刊资料,按时接受医院和妇幼保健所的宣教,陪同孕妇定期去做产前检查。还可协助用听筒或耳朵紧贴孕妇腹壁听胎心音,正常胎心应为每分钟120~160次,如果过快、过慢或不规则都属异常。家人也可协助测量子宫高度,孕妇排尿后,仰卧伸腿,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开始,布尺紧贴腹壁向上至子宫最高处即为子宫高度,该指标如增长过快或过慢,均不正常。

孕妇如有心情不佳,亲属应耐心开导;如有身体不适,如腹痛、头痛、阴道流血或流水等,应立即陪同就医或紧急呼叫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