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第三节 新生儿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新生儿如果出现下列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父母、亲属不要害怕,一般无须特殊处理即可自然消退,更不要在惊恐中乱加处置,造成不良后果。

一、产 瘤

刚出生的新生儿头部,特别在枕部一侧有一个梭形包块,此包块即称为产瘤。产瘤是胎儿头部在分娩过程中,受较长时间的挤压,引起头皮下水肿造成的。所以这个包块没有明显的边界,用手指压它可向内凹陷,产瘤可在出生后1~2天内自然消散,不需任何治疗。

二、头部血肿

是胎儿头部在分娩过程中,由于胎头较大或产道较窄,过度挤压,使胎儿头骨骨膜下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积存在骨膜下面,形成血肿包块所致。此种包块常不在刚出生时出现,而在出生后1~2天始明显形成。因骨膜下积存的血液不能超越所在颅骨四周的骨缝,所以,血肿的边缘就是此片颅骨四周的骨缝,边界非常清楚;且手指压它,觉包块软,呈波动感,且不内凹,随后因血液凝结和机化而逐渐变硬变小。一般也不必治疗。但不要揉搓它,以免继续出血,使血肿继续增大。更不可弄破它,以免发生继发性感染。如果儿头多处出现血肿,或血肿继续增大,或有局部发红等感染征象,应去医院请医师处理。

三、皮肤上有“青记”、“红斑”或血管痣

新生儿背部、臀部、骶部皮肤上,常可见到青色的斑块(青记),其形态与大小不一,俗称“胎记”或“蒙古斑”。这种青记不须治疗,一般在儿童时期逐渐消退。发生在身体其他部位的青记,如果上面长有毛,就会永久存在,但对健康无危害,亦不须治疗。

“红斑”是因新生儿皮肤受阳光或其他局部刺激后出现的一过性皮肤红色斑疹。一般在1~2天内自然消退,不须作任何处理。

如果是血管痣,皮肤上的红斑呈团块状,或向四周伸出而呈蜘蛛状,色泽鲜红,压之褪色,放松后又恢复原状。小的血管痣不须治疗。如果血管痣有增大,或长在颜面部等重要部位,等婴儿长大一些,再考虑治疗,平时注意防碰破出血,勿施以不必要的局部刺激。

四、新生儿乳房增大

可以发生在女性新生儿,也可发生在男性新生儿。这是因为孕母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很高,并可通过胎盘,有刺激胎儿乳房发育和乳腺管增生的作用,故男、女性婴儿都可发生乳房增大。有的从乳头上流出一些白色分泌物。这是一种暂时性的生理现象,不必治疗就会逐渐自然消散。但要注意不要给新生儿挤压乳头,特别是女婴,以免发生继发性感染,使新生儿患急性乳腺炎或因损伤乳腺导管,而影响将来女性乳房的发育和生孩子后的哺乳。

五、女性新生儿有白带或阴道出血

这些现象的产生也是因为女性新生儿在母体内受高水平雌激素的影响,使子宫内膜和阴道上皮细胞增生,故出生后不久,有时在阴道口可见到一些白色黏液状分泌物排出,即为“白带”。胎儿出生后就与母体分离,雌激素的来源中断,不能维持子宫内膜的增长而脱落出血,使女性新生儿在出生后5~7天时,出现少量阴道出血;持续1~2天自然停止。一般也不须处理,只要注意保持局部的清洁即可。

六、新生儿口中长“板牙”、乳牙和“螳螂嘴”

新生儿口腔上腭两旁和齿龈(或叫牙床)边缘,有时可见到一些黄白色凸起物,俗称板牙或马牙。这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角化上皮球珠。“螳螂嘴”就是在口腔两侧颊部出现的一对隆起的脂肪垫。无论是“板牙”或是“螳螂嘴”,都是对身体没有妨碍的生理现象,不须任何治疗,会自然消退。千万不要听信迷信或传说,或因为感到惊奇,而盲目地进行挑或割。因为任何挑割或其他的处理,都容易引起口腔溃疡。严重时,还可以并发败血症,甚至造成新生儿死亡。

若因遗传或内分泌方面的原因,在个别的新生儿口腔切牙部位,见到1~2个乳牙(又称诞生牙)也不须治疗。如果发现乳牙已松动,或吸奶时容易咬破母亲的乳头,就应请医院口腔科医师来处理,必要时,在严密消毒情况下拔除。

七、新生儿全身皮肤或(和)眼白发黄

胎儿的血液中红细胞数较多,出生后有大量的过剩红细胞要被破坏掉。那些被破坏的红细胞,所释放出来的间接胆红素,必须转化为直接胆红素以后,才能从尿液和粪便中排出体外。但是,新生儿的肝、肾功能都不很健全,不能及时而全部地将它们转化和排出体外,还有不少的胆红素仍被积存在血液中。使新生儿在出生后2~4天内,开始在面部、颈部和眼巩膜(眼白)处,可见到轻度发黄现象。但在此时,新生儿的一般情况良好。这种发黄现象,对新生儿的生活、体温和体重的增长,都没有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一般在1~2周内,待过剩的胆红素排净后,皮肤和巩膜上的黄色,也会自然消退。这种现象是新生儿的生理适应过程,所以叫它“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时,除给充足的水分和热量,以利黄疸的早日消退外,一般不必特殊治疗。但若黄疸较重或持续2周或以上不消退,或伴有吃奶不好、体重下降或发热等症状,就必须警惕是否已属病理性黄疸,应去医院儿科检查诊断,例如抽血检查血清胆红素含量(小于每升205.2微摩尔或每100毫升12毫克为足月新生儿的正常值),检查有无母儿血型不合、新生儿感染、新生儿半乳糖血症等疾病所致的黄疸等。并针对查出的病因,进行治疗外,还可给新生儿输注适量的葡萄糖;必要时可照蓝光或应用血浆、白蛋白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治疗。以防发生新生儿核黄疸(脑神经及(或)脊神经细胞核被胆红素所染)而出现抽搐或呕吐,甚至死亡或残留手脚麻痹和语言障碍等后遗症。

另外,还有一种在出生后5~6天后才出现的重度黄疸,伴有白色大便。这是由先天性胆道闭锁所引起,从大便的颜色发白,就足以与生理性黄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