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语言训练的作用
2025年09月10日
第二节 新生儿语言训练的作用
每一个新生儿除具有大脑和各类感觉器官外,还具有一套完整的发音器官。当遇到寒冷、饥饿或疼痛等刺激时发出的哭叫声,就是他们用发音器官来表达感受的开始。他们的模仿能力也很强,在父母或其他喂养和护理的人不断的、面对面的说话训练中,先学会了噘嘴;到2~3个月时,可以发出“喔”、“爸”或“妈”等单词;到4~9个月的学语期,他们会发出“爸爸”或“妈妈”……等双词音;进而由无意识地叫出“爸爸”或“妈妈”,逐渐向谁是爸爸、谁是妈妈的认识上转化,并在听到爸爸或妈妈的声音时,把眼睛和头部转向声音来源处。这就是说,在语言刺激的训练中,使小儿的认知能力和运动能力由浅入深,由外表的表现转向内在联系的方向提高;从而扩大了他们的认识范围,亦加深了认识的深度;对周围的人、事和物变得更易理解和适应。
但是,同样具有人类的大脑、各种感觉器官与发音器官的婴幼儿,为什么被狼叼走,脱离了人群后,却既不会说话,也不懂人说的话;只会用狼一样的嚎叫进行交流呢?其原因是在大脑、各感觉器官与发音器官发育最快、模仿能力最强的婴幼儿时期被带入狼群后,他所见到的全是四条腿走路的狼群,听到的全是用不同频率、不同声调进行认识交流的狼叫声的缘故。因此,“狼孩”一旦被解救出来,已无法改变其爬行与嚎叫等行为习惯。因不会说话,不会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也就无法理解和适应周围环境,无法融入人类社会。这一悲剧进一步说明:对大脑发育成熟快和模仿能力强的0~3岁婴幼儿来说,其父母不但不能因工作忙碌将小儿独自留在家中,而必须不失时机地给予感觉器官与发音器官以适宜的、有计划的和反复不断的刺激与示范,以促进婴幼儿的认知能力、运动能力和语言听、说能力的发育。婴幼儿行为的早期干预,应从新生儿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