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乳糖血症的新生儿筛查

第二节 半乳糖血症的新生儿筛查

乳糖在体内分解产生葡萄糖和半乳糖时,若因血中的半乳糖转移酶缺乏而致使半乳糖存积在血中和组织内,并随尿排出体外。聚集在脑、肝、肾及眼晶状体组织内的半乳糖,可使这些组织脏器受损,出现智能障碍、肝脾肿大和白内障。血液中的半乳糖浓度越高,其葡萄糖浓度就越低,甚至出现低血糖症。

此病的严重程度与食入的乳糖量和进食时间的长短有关。自然界除乳类外,含乳糖的食物很少。对小儿来说,食进的乳糖量实际上就是吃奶量,也就是说,吃奶越多,时间越长,小儿的脑损害越重;反之,若在出生后2~3天,吃奶尚不多时被筛查出来,立即停止奶类喂养,对小儿的脑、肝、肾和眼晶体的组织损害则越少,预后亦较佳。所以,半乳糖血症也是一种必须用新生儿筛查来早发现、及时改用米糊等非乳类食品喂养,以保护智能和重要内脏器官的疾病,其筛查方法为:

1.尿黏液酸试验 取小儿尿50毫升,加浓硝酸12毫升,放在沸水锅中加热,冷却过夜。如果尿内有半乳糖存在,就可见到含黏液酸的色白且细的沉淀物结晶,在显微镜下可以识别的,为试验阳性。

2.Beutler定量法 是一种定量测定血中半乳糖转移酶活性的方法,被日本一些实验室采用。其采血的方法与苯丙酮尿症相同。通过滤纸血片抽提,丙酮甲醇去蛋白化,用荧光微孔板读数仪进行定量分析,所有操作均在微孔板上自动进行,方法简单,可靠性强,是一种较好的半乳糖血症的新生儿筛查法。但在国内尚未见此种自动化荧光微孔板读数仪的实验室,不能用此法进行新生儿滤纸血片筛查。目前临床上如有可疑病例,可先除外苯丙酮尿症,然后作尿黏液试验,若试验阳性,则改为非乳类饮食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