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病毒感染的不同临床特征
一、风疹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异性表现
停留在呼吸道黏膜表面上的风疹病毒,经打喷嚏和咳嗽的飞沫传播,流行季节多在每年的3~7月份。
受感染后,先有10~20天无症状的潜伏期。然后突然发生咽喉部疼痛、关节和肌肉酸痛、咳嗽、流鼻涕、巩膜充血发红、有眼屎、体温轻度升高,耳后、颈后或周身淋巴结肿大等。75%的患者有特征性麻疹样、不痒的、红色斑疹,分布在颜面部、躯干和四肢皮肤上,可以与一般对某种物质过敏所产生的有瘙痒的风疹块相区分。以上的表现,在几天到2周内都可自然消退。
如果在妊娠1个月左右发病,病毒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可有50%的胎儿发生畸形。虽然此时胎儿各器官各系统都有发生畸形的可能,但主要影响胎儿的眼部、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然后是呼吸系统、血液系统、骨骼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胎儿生长迟缓,体重也较轻。
如果在妊娠2~3个月时发病,约有10%~30%的胎儿发生畸形。随着发病时间的推移,胎儿畸形率逐月下降,影响的系统逐渐减少,畸形程度也逐渐减轻。
二、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异性表现
该病毒虽广泛存在,但易被外界环境和温度所破坏,没有一定的流行季节。孕妇感染后,病毒除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而影响胎儿外,还可潜伏在唾液、尿液和宫颈分泌物中,产后乳汁排出病毒率,也占14.4%~60.0%。故可经飞沫或直接接触带有病毒的唾液、尿液、宫颈分泌物和乳汁而感染。
孕妇染病后多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少数表现为低热、乏力、咽痛、关节肌肉酸痛和淋巴结肿大等与风疹相似的症状;但没有风疹的特征性皮疹,且并非一定在每年3~7月发病。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胎儿,在妊娠早期常引起流产和死胎;除小头小眼畸形外,几乎所有器官都有较典型的病理改变,最常见的是肾、肺、脑的病理改变。
三、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异性表现
单纯疱疹病毒可以潜伏在被感染的体细胞内。当带有病毒的人免疫力低下,或有其他因素的刺激时就可发病。所以,妇女怀孕后,因正常的防御功能受到抑制,单纯疱疹的发病率是未怀孕时的3倍。
疱疹病毒可分两型:主要侵犯口、鼻腔和颜面部的为口腔型;主要侵犯泌尿生殖道黏膜的为生殖器型。因生殖器型是由性生活传染的,故又称性疱疹。85%的孕期感染是性疱疹感染。两型间无交叉免疫,但可同时或一先一后地发生感染。
孕妇生殖道被性疱疹病毒感染后,有3~7天的潜伏期,多无明显症状,只有少数人有低热、恶寒和乏力等全身症状。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有压痛,并有尿痛、性交痛和白带增多;外阴、肛门四周及生殖器局部先有瘙痒和灼痛感,继而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内含淡黄色液体;也可出现融合成片呈丛簇状的水疱。如水疱破溃,就形成溃疡,局部又痒又痛,全身症状3~5天内自然消退,而局部的水疱或溃疡,可持续6周才自然消退。
孕期的生殖器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对胎儿来说,是一毁灭性疾病。怀孕早期可致畸胎或流产;怀孕晚期除易发生早产和胎儿生长迟缓以外,还可引起弥漫型内脏疱疹,影响各脏器功能;亦可局限在中枢神经系统、眼或皮肤,甚至并发脑炎;病死率可达90%。存活的新生儿中,多有中枢神经和眼的损害。
四、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特异性表现
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分型较多;各型之间有各自的特异性抗体,互相无交叉免疫,而且在每次大流行以后,新的病毒变种又将产生,故流行性感冒可以反复地发生,而且它们的临床症状分型也较多,可以是以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干咳、咽喉肿痛为主要症状的上呼吸道型;或以持续高热为主的肺炎型;或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厌食为主的胃肠道型;或以高热、呕吐、谵妄、抽搐和昏迷为主的精神症状型等。
病毒寄生在鼻咽部的黏膜上,随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经空气飞沫传播,多在冬、春季节流行。
流行性感冒除因高热可引起流产或早产外,还因该病毒可通过胎盘,影响胚胎和胎儿的发育,发生死胎死产、胎儿发育迟缓,使围生儿病死率增高。特别是怀孕3~9周时的流行性感冒,可使处在神经管闭合期的胎儿,发生先天性神经管缺陷(包括无脑儿、脊柱裂及(或)脑膜膨出)。
流行性感冒应与普通感冒相区别。普通感冒是由一种只局限于鼻部的鼻病毒引起,它不会像流行性感冒病毒那样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发育和发生畸形的,全身症状很轻。
五、柯萨奇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异性表现
这种病毒是在美国纽约柯萨奇首先被分离出来而得名,分A、B两型。A型病毒感染的典型表现是疱疹性咽峡炎,就是在鼻咽部、舌和软腭部出现小疱疹、黏膜红肿、有渗出物,扁桃体肿大,伴吞咽困难和食欲下降,皮疹可为疱疹或斑丘疹,主要分布在身体的外侧和背部、四肢背面,呈离心性分布,以在面部、手足指(趾)背部的皮疹多见,故又称作口、手、足三联症。孕妇的A型病毒感染可以引起胎儿幽门狭窄和唇腭裂。新生儿感染的主要表现为胃肠炎和腹泻。潜伏期是1~3天,所以被感染的新生儿都在感染后1~3天发病。
B型病毒感染的孕妇可有特征性胸肋痛,并可合并脑膜脑炎、心肌炎、肝炎和溶血性贫血。B型柯萨奇病毒是一种向心脏病毒,早孕期受感染后,她们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更高。还可有尿道上裂、尿道下裂或隐睾等泌尿生殖道畸形,消化道畸形和胰腺功能障碍。存活的新生儿,也将陆续出现消化不良、肝病和糖尿病,预后也不好。
六、艾滋病的临床特异性表现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该病毒常侵犯神经细胞、肝细胞和T4淋巴细胞(免疫细胞)。使受感染的人免疫功能逐渐下降为其主要特点。
艾滋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是通过与受感染的人过性生活而传播的,所以也有人把它归入性传播疾病中。除此以外,还可从接触受污染的血液,输入受污染的血液、血浆或血液制品,用未消毒或被污染的不洁注射器、注射针头或针灸针等途径传播。
女性受感染后,有一段较长的潜伏期,甚至可长达7年以上。大多数人在此期中有疲倦、发热和淋巴结肿大。随后就有体重下降,出现表皮损害。因免疫力低下,故常反复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和带状疱疹,还可出现慢性腹泻、持续发热和严重的细菌或真菌感染等。
因为80%被此病毒感染的女性正值生育年龄,故艾滋病合并妊娠的妇女也不少见。加之妊娠可以使艾滋病的自然病程加快,造成孕妇短时间内死亡。
抗此病毒的免疫抗体阳性的孕妇,她的胎儿、婴儿艾滋病的感染率达50%~90%。这是因为此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以母婴垂直传播的方式感染胎儿,感染的胎儿主要表现为生长停滞、小头、眼距增宽、眼裂下斜、前额宽大呈盒状突出、鞍鼻、人中宽而呈三角形、厚嘴唇等头面异常。病毒还可从污染的产道分泌物感染由此娩出的新生儿,和从母乳中感染哺育的新生儿,使儿童艾滋病随女性艾滋病例的增多而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