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特征
(一)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通过上述对教师专业发展概念的探讨,可以推演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从教师个体内部维度探讨,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指高职院校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是高职院校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从教师个体外部维度探讨,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则是促使高职院校教师成为专门人员、提高其专业地位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使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成为专门职业,即以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的专业标准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促使高职院校教师从非专业人员或半专业人员转变为专业人员的过程。[8]
(二)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
一是教育性。教育性是教师职业的根本属性,是所有类型、所有层次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具备的属性。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建立在教育性的基础之上。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知识,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以符合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二是知识性。高深、专门知识的教与学是高等教育的主要活动,作为高等教育其中一种类型的高职教育自然也具备这一特征。高职院校教师虽然不像研究型大学教师那样主要以探索未知知识为目的,教学中不是主要传授那些“处于已知与未知之间的交界处”的知识,但其传授的知识、研究的内容仍是一般人所不能企及的。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高深、专门知识”,以符合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性”的要求。
三是职业性。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强调校企合作,培养过程突出实践导向、工学结合,课程结构和内容强调应用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具备一定的职业实践经验,了解行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企业生产的基本流程,能够指导学生职业实践,以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的“职业性”要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提出,要“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教育性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规定,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根本属性;知识性是高等教育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层次教育教师职业的根本属性;职业性是职业院校教师——自然也是高职院校教师区别于其他类型学校教师的根本属性。因此,教育性、知识性和职业性三者的交集才是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方向。其中,作为类型特色的职业性又决定了教育性和知识性要具备职业性的特征,如:高职院校教师要把握职业教育规律,能够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设计并有效地开展教学;高职院校教师需要掌握的知识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应以技术知识为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