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职院校专任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成就与问题[14]

第三节 中国高职院校专任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成就与问题 [14]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的类型,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产生于1980年。之后,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断探索如何建立一支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专任教师队伍。通过对近40年来政策文本的梳理发现,高职院校专任教师队伍建设经历了探索发展理念、“双师”理念形成、“双师”内涵明确、关注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制度及培养平台建设四个阶段。其中,1983—1990年为专任教师队伍建设的理念探索阶段。国家政策尚未明确表示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应具备什么条件,但在一些高职院校办学的实践中已强调专任教师要具备“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1991—1999年为“双师型”教师形成并逐渐被院校办学实践和国家政策接受阶段。国家政策将具备一定比例的“双师型”教师作为职业院校办学的基本条件之一,但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和标准并没有做出明确的界定。2000—2004年为“双师型”教师内涵逐渐明确并进入操作化阶段。2004年教育部出台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从专业技术资格、企业实践、接受技术技能培训、从事应用或开发研究等方面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做出了解释,这是目前界定和评价“双师型”教师时仍然在使用的官方标准。2005年以后,政策转而更多地关注如何培养“双师型”专任教师,如建立企业实践制度、建立教师企业培训基地等。培养具有企业生产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专任教师已经成为政策的核心。

与政策演进相伴的是,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任教师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特别是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扩大的速度明显加快。至2013年,全国高职院校专任教师达43.66万人,占整个高等教育专任教师队伍的29.17%。专任教师队伍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高级职称专任教师的比例在不断提高。2013年,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比例已达57.20%。但高职院校生师比却从2003年起一直保持在20∶1以上,虽然高职院校会聘请一些兼职教师授课,但专任教师数量还是略显不足。

当前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任教师队伍建设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还缺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任教师任职和晋升的国家标准。其次,高职教育在政策和实践层面均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研究的重要性,导致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任教师研究能力相对较弱。最后,虽然教师的“双师素质”有了较大提升,但企业实践能力依然相对较弱。

因此,中国政府需要会同行业和高职院校,尽快出台高职院校教师入职、晋升等标准,规范高职院校专任教师队伍建设。同时,需要建立机制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增加专任教师的企业经历,切实提高专任教师的企业实践能力。最后,需要真正重视专任教师研究能力的发展,引导专任教师从事应用或开发研究,提升专任教师研究能力,提高专任教师队伍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