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实证模型检验
(一)研究对象与工具
本研究在理论模型假设结构的基础上,编制《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问卷》作为测量工具。以高职院校教师为研究母群,对宁波市6所高职院校采用立意抽样的方法选择样本教师500名,每所院校委托一位人事处负责人,就指定的学科类别(理工科50%、文科50%),随机选择一个二级分院,对其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合计回收问卷441份,回收率为88.20%,经审慎筛选后,获得有效问卷322份,有效率为73.02%。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表5.1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调查
注:因问卷在调查时与教师职业适应的测试题穿插在一起,因此序号未按维度分类排序。
(二)题项的项目分析
初试问卷回收后,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相关分析法计算被试者在每个题项的得分与总问卷得分间的相关性,根据伊贝尔经验,0.4以上的题目较好,0.2~0.4的题目一般,0.2以下的题目应剔除。结果发现,21个题项与总问卷得分系数均在0.4以上,均具有鉴别度(见表5.2)。
表5.2 题项与总分相关性分析结果
注:*表示p<0.05,**表示P<0.01。
(三)探索性因素分析
初试问卷资料,KMO(Kaiser-Meyer-Olkin)值为0.872,巴特利特球形检验达到统计值为2860.929,自由度为210,相伴概率为0.000,拒绝球形假设,说明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不是单位阵,各变量不是相互独立的,确认适合做因素分析(见表5.3)。
表5.3 KMO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提取主要因子的原则是:特征值大于1.0、陡坡分析碎石图、提取因子在旋转前至少能解释5%的方差总变异量。按照此3个原则提取公因子(common factor),再进行最大方差法旋转,结果抽取出5个因子,共解释方差总变异量的60.787%。再经转轴法(Kaiser正规化最大变异法)后,得到因子载荷矩阵,其中题项V25、V21和V13三题的因素负荷量小于0.4(见表5.4)。
表5.4 旋转成分矩阵a(第一次)
注:提取方法:主成分。
旋转法: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
a.旋转在6次迭代后收敛。
删除因素负荷量小于0.4的3个题项,即删去“信息化教学让我觉得紧张”“我在准备教学时觉得焦虑”“教学考核结果让我觉得沮丧”,留取因素负荷量大于0.4的18个题项。因探索性因素分析在题项删除后因素结构会发生变化,因此采用筛选后的18个题项进行二次因素分析,以验证量表的结构效度。对第一次因素分析的5个因子进行KMO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结果KMO值为0.848,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统计值为2424.434,自由度为153,相伴概率为0.000,表明可以进行二次因素分析。未经最大方差旋转,只能提取一个因子,特征值为6.249,共解释65.080%的方差总变异量,在不限定因素层面下,第二次因素分析与第一次因素分析结果甚为相近,确定教师职业压力的五个因素(见表5.5)。
表5.5 旋转成分矩阵a(第二次)
注:提取方法:主成分。
旋转法: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
a.旋转在6次迭代后收敛。
理论假设教师职业压力包括职业环境、职业内容、工作负荷、人际关系及自我发展五个维度,根据实证模型检验,5个因素发生了变化,根据因素构成项目的语义分析进行各因子重新命名。因素1的各题主要反映了教师工作量负荷和对自我发展的无力应对,因此命名为“工作负荷与自我发展压力”;因素2的各题主要反映了教师科研方面的压力,因此命名为“科研压力”;因素3的各题主要反映了教师与领导、同事的关系处理,因此命名为“人际关系压力”;因素4的各题主要反映了教师对学生行为的反应,因此命名为“学生行为压力”;因素5的各题主要反映了教师对管理环境的反应,因此命名为“管理环境压力”。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构成因素依次为工作负荷与自我发展、人际关系、科研、学生行为、管理环境。
(四)效度与信度检验
为了进一步分析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量表与因子之间的关系,通过相关性分析五个因素间及其与总量表间的相关矩阵,量表与各因素之间相关系数在0.3~0.8、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1~0.6为最佳。结果表明,因子间均达到显著相关,各因子间呈现中等程度相关,各因子与总量表间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876,0.780,0.701,0.655和0.622,均在0.6以上,存在较大程度相关,说明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见表5.6)。
表5.6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量表效度分析结果
注:**表示p<0.01。
为进一步了解问卷的可靠性与有效性,采用克朗巴哈系数法进行信度检验,主要检验5个分量表及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总量表的克朗巴哈系数在0.800以上为佳,各因素的克朗巴哈系数在0.700以上为佳。[29]抽取五个因素,采用个别执行方法,求出各因素层面及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各因素克朗巴哈系数在0.700~0.819,总量表的克朗巴哈系数为0.891,说明自编《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量表》问卷的信度良好(见表5.7)。
表5.7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量表信度分析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