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的意义

一、研究的意义

本研究的对象是宁波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与其专业发展状况直接相关,进而影响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提高职业认同水平,是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课题。目前,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关注多囿于其“外部”要求,而对职业认同等“内部”因素的关注相对较少。忽视教师的主体地位而仅仅关注其职业发展的外部要求,难以准确揭示该群体的职业特征并促进该群体的专业发展。基于此,本研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对宁波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认同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该群体职业认同的形成机理并构建理论模型,分析该群体职业认同的问题、差异性及原因,最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支持策略。

(一)理论意义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的个体经验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持续作用的结果,其内容或对象主要涉及教师职业和职业角色。本研究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通过逻辑推理和理论分析厘清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认同的内涵与结构,确定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一方面有利于深化有关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完善有关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认同的理论;另一方面,有利于拓展有关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丰富有关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成果。

(二)现实意义

考察宁波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剖析宁波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认同的问题、差异性及其原因,能够为该群体职业认同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建议。具体而言:首先,本研究有助于了解宁波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为提高该群体的职业认同水平提供依据和方法指导。其次,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有助于提高宁波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宁波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最后,科学研究宁波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认同,有助于提高该群体的教育成效,进而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