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核心概念界定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认同

认同可以简单解释为认可赞同。作为一个心理学名词,认同(identification)系指体认与模仿他人或群体的态度、行为,并使之成为个体人格一个组成部分的心理历程。在已有的相关研究中,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认同的内涵进行了解读,大体包括以下两种观点。

一是从机制特征的角度对认同进行界定。国外学者Wah Tan[2]、Twiselton[3]认为,认同通过一系列的社会互动会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中发生,个体通过此种方式内化或建构相应的社会角色。国内学者顾明远[4]、荆其诚[5]认为,认同具有自居的特征,个体选定他人或群体作为行为榜样,通过对其进行模仿并表现出与之类似的态度和行为。

二是从功能发挥的角度对认同进行界定。国外学者Maclure[6]、Flores和Day[7]认为,认同主要发挥判断、解释、厘清个体价值观的作用,并依此区分与其他个体或群体的关系。国内学者朱智贤[8]、沙莲香[9]认为,认同主要发挥防御性的功能,并依此维护个体人格与社会文化之间的统一性。

综上所述,认同系指认同主体与认同对象的一致与协调。其中,认同对象是多元的,包括自我、经历、群体的成员资格、社会角色、学习轨迹等。认同具有主体间性,可以被描述为一个正在进行着的过程。

(二)职业认同

对于职业认同内涵的表述,学界莫衷一是。职业在人类社会分工体系之下衍生而来,它是一种劳动角色类别和一种社会群体的表现形式。职业认同以社会认同理论为基础,是个体对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群体内部成员对职业的认同遵循社会认同的基本规律。在已有的相关研究中,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职业认同的内涵进行了解读,大体包括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职业认同以“自我”概念为基础,经由“自我”认同所涉及的心理成分推论演化而来。持此观点的代表学者包括Bullough和Baughman[10]、Sleegers和Kelchtermans[11]、Steeley[12]等。

第二种观点认为职业认同是由单一要素组建的心理构念,它展现了个体对职业持有的相对稳定的态度以及一种行为倾向。持此观点的代表学者包括吴慎慎[13],Dick、Wagner和Stellmacher[14]等。

第三种观点认为职业认同所涉及的心理内容包含多个层面的理论假设,个体对职业的认知、态度、行为倾向并非由单一的心理因素决定。Goodson和Cole[15],Von Krogh、Ichijo和Nonaka[16],Van den Berg[17]持有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