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电影界

返回电影界

1938年9月,王为一进入中国电影制片厂(简称“中制”),被派去重庆复排《为自由和平而战》。经史东山推荐担任“中制”编导兼编委会秘书。自此,王为一返回电影界。

在国共两党合作的气氛下,去延安之风甚烈,剧团中就有吕班、伊明和田蔚等人奔赴宝塔山。原属行营政训处的电影科,已改为属第三厅的中国电影制片厂,吸收了大批原电影界的进步人士如史东山、应云卫、袁牧之、陈波儿、舒绣文、黎莉莉、陶金、郑君里等,并已开始摄制由阳翰笙编剧、应云卫导演、袁牧之和陈波儿主演的电影故事片《八百壮士》。

“中制”编导委员会主任为阳翰笙,副主任为史东山。这时候武汉的许多重要机关都往重庆迁移,“中制”也早有准备。史东山特来武昌演剧队宿舍找王为一说:“‘中制’要正式迁移重庆,打算到了重庆先演一台话剧作为扬名宣传。大家看过你的《为自由和平而战》,认为这个戏比较新颖,有宣传效果,特要我通过第三厅来派你去重庆排这出戏。”史东山还说要把王为一和俞佩珊两人一起转到“中制”去。

1938年,王为一和俞佩珊在重庆观音岩张家花园65号租了一间房,办了一席喜酒,请朋友们来作证,正式结为夫妇。

《为自由和平而战》由实力雄厚的中国电影制片厂来演出,效果自然比以往几次演出都较完善。

当时因电影胶片来源困难,较少拍摄故事片,而话剧演员集中于山城重庆,因此较多话剧演出。王为一在话剧《上海屋檐下》中扮演小学教员,在应云卫和史东山指导下修改唐纳的剧本《中国万岁》,在话剧《全民总动员》(又名《黑字二十八》)中扮演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