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世还做您的学生——悼恩师王为一
叶雅谊
2013年10月12日星期六的清晨,电话铃声把我从梦中惊醒,“王为一导演已于本月八号与世长辞了……”“真的?”泪水不由自主如崩堤般地直涌而下。心如针刺,内疚自责,我恨不得能插翼高飞,马上来到您老人家身旁……
王大导——我敬爱的恩师,请原谅我未能在您还看得到听得见时跪拜在您面前表示感恩之意。我衷心地感谢您32年前曾给了我一个人生中最值得缅怀的机会——可以与您一起工作,向您老人家学习一个全新领域里的知识——参加电影《三家巷》陈文婷一角的演出。还记得那是1981年暑假一个炎热的傍晚,我来到了珠影您的家。当时您正与家人一同吃晚饭。“王导演您好!我叫叶雅谊,知道您正在拍摄《三家巷》一片,如有机会,我想来试一试。” 您热情地让我坐下,问了我几个问题后,便告诉我说:“小叶,对不起,我们还差区桃一角未找到外,其他的角色都基本定了,如将来有合适你的角色再通知你吧!”“好,谢谢王导演,让您费心了,再见!”说着我正转身要离开时,“小叶,你等等,让我想想看。噢!我还是先带你去见见两个人吧!”原来您发觉我有某些地方很像陈文婷,于是连饭也不吃了,就带我去见了摄影师王云辉老师和化妆师黄佩华老师。三个人经过讨论后,决定让我先回家看看剧本,明天下午再来。后来经过一连六天紧张的排戏和试镜头,剧组决定陈文婷一角就让我来扮演了。当时我进组晚,又没有演出经验,可您对我这个如一张白纸般的新演员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予鼓励、支持和教导,直到我能找到戏的中心思想,能理解人物特点、个性,表演能达到剧本要求为止。这过程中,您那样的温和、耐心又只是点到为止,让我能做到理解后再充分发挥。
还记得在《三家巷》首映前的座谈会上,您是那样的快乐开怀,很专心地欣赏着我表演的琵琶独奏《彝族舞曲》,记者拍的照片,留下了珍贵的纪念。首映即将开始了,一位记者来到您面前,代表《舞台与银幕》杂志数十万观众向您表示祝贺,并问您是否有话要对他们说时,您只谦虚地回答:“我没有什么可说的,影片就是我的一切,希望观众多加评论,好的,坏的。我都愿意听。”我们所有在场的人听了都十分感动和敬佩。的确,像恩师那样著名的导演还能这样谦虚地听取大众的意见,实属难能可贵。
◎ 王为一在拍摄电影《三家巷》时给叶雅谊(左)说戏
敬爱的恩师——感谢您!是您给予了我一个全新的人生体验,发掘出我在表演方面的潜能,令我大开眼界的同时亦增强了自信;是您教会了我凡事要尽力、认真和投入。参加《三家巷》的制作,只是我人生中短短的一年,但却是我人生中最快乐难忘的一年。虽然后来我从事的工作与电影艺术完全无关,但这么多年来您仍经常在百忙中抽出极宝贵的时间给我写信,继续关怀、鼓励和支持我。我的这段美好人生经历又触发了我的儿子对电影工作的热爱,只可惜还未来得及带他来向您老人家请教和与您分享。您是我永远的良师益友。我的恩师——您的恩典教我缅怀终生!您的离去又怎不教我心碎?
敬爱的恩师,虽然您走了,但您毫无架子、和蔼可亲、热情待人的美好品德和您的音容笑貌将永远永远留在我美好的回忆中。从您送的您亲笔签名的自传里,我看到了您把毕生的精力全部贡献给了中国伟大的电影事业。您这一生是无私的、美丽灿烂的、充满传奇的、令人敬佩的、毫无遗憾的、值得我们赞美和怀念的。
安息吧!我最敬爱的恩师!假如真有来世,我还做您的学生!
2013年10月26日于美国
(作者系电影《三家卷》中陈文婷的扮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