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故事梗概
◎ 电影《阿混新传》海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正在进行重大的改革,社会主义“四化”建设要求每个建设者都具有真才实学,脚踏实地地去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伟大任务,不许以“混”为生。在这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前进的历史潮流总是要以其不可阻挡之势逼使那些落伍者跟上时代的步伐。影片中的“阿混”,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觉醒的。
故事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上海市的一个农业饲料工厂里。有一个青年工人杜小西,是该厂厂长杜孟雄的儿子。他憨厚、善良,还带有几分小聪明,但调皮捣蛋,又愚昧无知。由于“十年内乱”,他染上了一身“混”气,把一个“混”字当成了人生哲学。于是,他在家吃闲饭,在厂吃“大锅饭”。上班打扑克、旷工去旅游、玩鸟、斗蟋蟀,所以人们给他取了个名字叫“阿混”。
为了适应技术改造的形势要求,饲料厂决定在全厂青年工人中进行一次文化考试。厂长杜孟雄在大会作动员报告,并向大家保证让小西参加第一批文化考试,要小西当场向大家表态。可是,杜小西却没有来参加大会,他躲在车间里和几个混友打扑克。寻子而来的杜厂长见满脸因输牌而贴满了红绿纸条的杜小西,气愤之极,动手就打。于是,在车间上下演出了一场追逐闹剧,弄得大家哄堂大笑。
考试前夕,阿混借口在家复习不了功课,在奶奶的支持下,到杭州西湖痛玩了一个星期。回到家中,他正担心考不出成绩而忧心忡忡时,溺爱孙子的老奶奶正巧从小西姐夫周明辉的纸篓里拾到了撕碎的考题,小心翼翼地拼贴好送到小西手里。小西如获至宝,临时抱佛脚地背熟了从中学生那里智取来的答案,“胸有成竹”地跑进考场。不巧,小西连抽三签,都未能“对号入座”。所以在答题时把“四大发明”答成了“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把国民党“四大家族”答成……宋江、孔老二、陈世美……当场出了一连串的洋相。当群众哄笑他是阿混时,他非常生气。为了转移视线,他要当厂长的父亲也来考考。父亲抽的考题正好是他从中学生那里弄到的答案。于是,他迫不及待地冲出来替父亲答题。对答如流,群众为此感到惊讶!正当大家议论纷纷时,关心孙子的老奶奶又为小西偷偷送来了第二次从字纸篓里拾来的考题,小西遗憾万分,埋怨奶奶送晚了。奶奶的行为被群众发现了,众人大呼“阿混作弊”!眼看就要混过关的好事,却被“好心”的老奶奶捅了娄子!
回到家里,小西受到全家人的严厉批评。家里决心不让他再吃闲饭了,工厂里“大锅饭”也吃不成了,小西过去混得像活神仙似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正当他发愁时,在杭州旅游邂逅的救命恩人——养鸡姑娘肖梅英为新混合饲料的事来到小西家。俩人在交谈中,肖梅英误认小西是饲料厂的技术员,热情邀请杜小西到她家去。小西也从肖梅英谈话中知道农村形势大好,又无约束。这使他那虽受挫折但并未根绝的“混”的思想又绝处逢生。这时的小西,早把写检讨的事情忘到脑后去了。他打着“到农村去,到广阔的天地去大有作为”的旗号,找到了继续混下去的“避风港”。
当小西在肖家混得正得意时,万万没有想到他姐夫和父亲也来到乡下。他们对肖家讲出了阿混的真相。但肖梅英父母被阿混的假象所蒙蔽,感到不相信。当杜父和肖父正为此事发生了误会而争论不休时,周明辉提议,来个当场考试。农村广播站的青年们听说肖家来了个饲料技术员,都纷纷前来采访和请教。对此,小西感到十分为难。他心虚,他表面还作出谦虚姿态。在一连串的提问中,考得小西头上冒汗,嘴里胡诌。在这场考试中,杜小西又一次露了馅。
杜小西在家里、厂里、农村到处碰壁,“阿混”实在混不下去了。这时,他感到有些绝望。肖梅英赶来,狠狠批评了他不学无术混日子的坏思想,批评他既然有勇气自杀为什么就没有勇气重新做人?!在形势所逼和亲人们的帮助下,小西觉悟了,终于鼓起了勇气,决心抛掉“混”,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过去的阿混,在今天的新形势下,已变成一个朝气蓬勃,积极投入“四化”建设行列的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