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追梦王为一

百年追梦王为一

马志丹

我在幼年就看过王老的电影《南海潮》和《七十二家房客》,像许多熟悉粤语、熟稔岭南生活情境的观众一样,心里很是喜欢,一直记在心里。在我从事电视工作的第21年,迎来了2005年——中国电影诞生百年。在2004年末,我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中国唯一一位从事电影事业时间最长并健在的艺术家王为一记录造像,让喜爱王老电影的广大观众,让知其名而未得见其人的国人,详细地了解他。

文化人物长篇纪录片《王为一》始拍于2005年的2月份,从前期策划拍摄到后期制作历时7个月。在前期采访期间,王老与夫人郑旭正在一起撰写中国电影发展史的有关回忆录。这项工作,从2004年6月开始,为时已经一年了。面对电视摄像机,王为一老导演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的命就是注定要当导演的。”在灯光下,王老容光焕发,精神振奋。纪录片《王为一》共三集,以岭南电影界先驱代表、当年被评为中国百名名导演之一的王为一作为记录对象;从中国电影诞生百年为大背景,并以此发端作为叙述的纵轴线,梳理中国电影各时期的发展脉络;以王为一的导演风格、影片艺术类型、人生大事作为横切面,讲述王为一的人生轨迹和艺术追求。拍摄当年,王为一已经身处岭南五十载,始终用一个外乡人的眼光去感受去挖掘岭南文化的精髓神韵。在与王老相处的时日里,我用耳朵听,用心灵去感受,用镜头去记录。我感受最深刻的,便是他践行一生的电影艺术观——雅俗共赏。王老非常推重蔡楚生创作上以“大饼油条”为艺术传播理念。我想,这个理念可能深刻地影响了王为一电影艺术观。

◎ 纪录片《王为一》片段

回想整个采拍过程,王老时常拉着我的手,用带着上海话的口音说得最多的是,他最喜爱拍“喜剧片”。我与摄制组成员驻扎在王老家中,听王老絮絮如绵地忆述。93岁,年事高了,他常常一个话题一个史实翻来覆去地讲。尽管在重复,但是我发现他一直在尊重事实,作为中国百年电影的见证者和践行者,王老尤其尊重历史上的真相。其中包括对史东山的正确认知和由衷评价,对史东山一口一个“史东老”的称呼。王老的智慧不止于投放在电影创作上,而且散漫在为人处世等生活各处,对拍电影喜爱溢于言表,对前辈师长和引路人始终奉若明灯,置于自己头顶之上,功劳统统推给合作者,对名利淡薄退后,采访中从来都避开对自己的褒奖。王老为人简单快乐,与王老相处,觉得放松,觉得得乐,这个好处也让王老长寿。

王为一执导的电影《珠江泪》于1950年上映,开粤语电影精良制作一代先河,从而奠定了粤语影片在中国电影的美学地位。《南海潮》、喜剧电影《七十二家房客》为王为一的扛鼎之作,使他从容地跻身到中国百名名导演之行列。王为一的创作和生活,与中国电影发展史紧密相连,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从“文革”到改革开放,国家发展、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遭际裹挟在一起,跌宕而多变,丰富而深刻。

在2005年之后,我一有空便去王老在珠江电影制片厂的家中坐坐,看望他与夫人郑旭,言谈之中,王老还是念念不忘拍电影。2006年,我收到了王老寄给我的电影剧本《牡丹亭》,一个临近百岁的老人一生始终在心里惦记着电影。捧着这叠稿笺,对我来说,早已经超越了震撼,我想除了用“心爱”两字可以概括,再无别的词语可以形容了。

2013年4月

(作者系广东电视台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