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的最后十年

辉煌的最后十年

王为一于2005年被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授予“优秀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2010年荣获首届广东省文艺终身成就奖,2012年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在他去世一年后的2014年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理论评论奖。这是百岁王为一辉煌的最后十年,是人们对他百年艺术人生的赞赏和敬意。

2004年3月9日,王为一在《羊城晚报》发表《赵丹悲喜剧》,5月11日发表《郑君里之死》。2004年6月14日,《羊城晚报》的《花地》专栏上,刊登了香港资深影评人列孚先生的文章,题为《王为一救了香港电影》,文章的小标题说:“王老绝对想不到自己42年前拍摄的《七十二家房客》竟在当时救了粤语片一命,并且让粤语片成为当今中国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8月9日,王为一在《羊城晚报》发表《答列孚先生》,8月16日列孚在《羊城晚报》发表《敬复老导演王为一》。

2005年是中国电影百年华诞,也是王为一大忙之年。

◎ 2004年2月,王为一在广州家中

◎ 王为一著《难忘的岁月:王为一自传》(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发行)

◎ 2005年,王为一于广州家中写作《难忘的岁月:王为一自传》,他手写,夫人郑旭录入、打印

在庆祝中国电影百年华诞的喜庆日子里,中国电影家协会组织编纂了《中国电影家传记丛书》,并授权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该套丛书的首批图书。首批图书选择了约20余位电影家为对象,包括从事编剧、导演、表演、摄影、事业管理等工作的电影家,回顾他们的流金岁月,展示他们的生活历程,描述他们的人生阅历,记录他们为中国电影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同时,也可以对一些重要的电影历史进行过滤和补正,增加电影研究史料的积累,达到以史鉴今之功效。2005年5月,王为一接到中国电影家协会的任务,要写自传,定为次年6月交稿,字数为25万。于是,王为一集中精力,天天伏案书写。郑旭刚学会电脑,王为一写出一篇,她就打一篇,并修改订正、编排目录、统计字数;又整理已发表在报纸杂志上的文章和几十年的新旧照片,在每张照片下加上说明。俩人忙得不亦乐乎,愉快合作整整一年时间。王为一说:“在斗室里,一张书桌,一张电脑桌紧挨着,在同做一件事各自忙着而又声息相应,想不到两个年纪八九十岁的老伴能有如此愉快合作的时光,这次25万字书稿的完成,使我们的幸福晚年过得更有意义了。”王为一著《难忘的岁月:王为一自传》2006年8月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5年3月20日,在第五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中,《珠江泪》入选“中国百年百部经典”;3月28日接受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刘诗兵采访。4月10日在《羊城晚报》发表《中国电影100年》。6月19日在《羊城晚报》发表《我曾是惊弓之鸟》。7月29日在《羊城晚报》发表《“美食家”陆文夫》。8月24日在《羊城晚报》发表《救亡演剧队突围记》。9月21日,参加纪念赵丹诞辰90周年座谈会;9月28日,参加北京朝阳公园赵丹铜像揭幕仪式。

◎ 2005年12月,王为一在北京接受“优秀电影艺术家”表彰

10月,广东卫视《人在他乡》节目首播文化人物长篇纪录片《王为一》(马志丹导演)。

11月上旬,参加为庆祝中国电影百年诞辰,在海南岛三亚举行的全国优秀电影演员评比大会,被邀担任评比委员。

12月上旬,赴京参加庆祝中国电影百年诞辰活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出《广电总局关于表彰优秀电影艺术家的决定》,对50名“优秀电影艺术家”予以表彰,王为一名列其中。

2005年11月上旬,王为一在全国优秀电影演员评比大会担任评比委员时,被安排的住房正与电影史学家程季华老友为邻。两人一见面,程季华就笑对王为一说:“阿王我正要找你。”

“找敝人有何指教?”王为一也笑答。

“你看过抗战时期在重庆演出的著名话剧《戏剧春秋》么?”

王为一遗憾地说:“在重庆演这出戏的时候,我和阿丹他们正在新疆蹲监狱哩,无缘欣赏这出好戏。”

程:“很抱歉,我忘了你们去新疆那段事了。不过,《戏剧春秋》确是一出好戏,写中国话剧从无到有的艰苦奋斗的历史,非常感人,现在我就是想学《戏剧春秋》拍一部《电影春秋》的影片。”

王:“中国电影也跟《戏剧春秋》一样,是从无到有,到今天刚好一百年。”

程:“这一百年充满着革命与斗争,欢乐与痛苦。记得四人帮消灭后,我和阿丹在北京见面,他也曾谈过我们应当搞一部《电影春秋》的影片。从三十年代党领导电影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建立起真正的中国电影,直到四人帮篡权,把新中国所有优秀的电影一笔抹杀,打成毒草片。你说拍这样一部《电影春秋》留给子孙后代,不是更感人更好看么?现在我正在物色一个有亲身经历的老电影工作者来执笔写这个剧本。”

王为一很赞同程季华的建议,说:“可惜现在电影界的老人所剩无几了。”

程:“我考虑《电影春秋》的编剧工作可以分段分人来搞,这样,大家不会负担太重。比如,我考虑先从抗战前一段历史写起,这段历史主要写蓝苹从北平到上海从事戏剧和电影活动,到蓝苹悄悄地离开上海去延安为止。”

王:“假若先写这么一个本子,就不要花费很大的人力和物力,我们的工作就可以开展了。”

程:“我为什么认为你写合适呢?你生长在上海,从小就熟悉上海的生活,和蓝苹同在上海业余实验剧团工作,跟蓝苹几个关系密切的朋友你也都熟悉,目前写这剧本的人最理想的除了你没有第二个人了。当然,要是阿丹还在,你和阿丹两人合作那是最理想的了。”

提到赵丹,王为一就没话可说的了,于是就答应下来了。王为一不辞艰辛,2006年执笔写电影界这段比较真实的生活。每写十数场可成一小段时,王为一即稿寄北京程季华,如此于2007年年初写到100场剧终而搁笔,作为《电影春秋》的试稿,电影剧本《蓝苹在上海》完成了。王为一时年95岁。

2006年1月14—16日,王为一参加汕头市纪念蔡楚生诞辰百年活动、蔡楚生故居揭牌仪式、蔡楚生电影研讨会。 11月,参加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成立五十周年庆典,并发言。

2007年6月,广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广东省文联、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广东省档案馆、珠江电影制片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了“广东省中国优秀电影艺术家七人展”,王为一参展并出席开幕式。8月6日,王岚采访王为一,受访文字收录在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2008年12月出版的《口述上海:电影往事(上)》中。9月7日,王为一入选“当代岭南文化名人五十家”;当月,广东南方艺术家工作室摄制出品专题片《中国电影同龄人——王为一》(黄统荣导演)。12月,珠影与南方电视台将45年前的经典粤语电影《七十二家房客》重新改编,推出120集情景喜剧。王为一担任艺术顾问,廖致楷担任总编剧,林书锦担任总导演。该年,王为一还在广东省中山市电视台的文献纪录片《中山影杰》中出镜。

◎ 2007年6月,王为一(左二)与家人在“广东省中国优秀电影艺术家七人展”现场留影

◎ 2007年12月5日,王为一在电视《七十二家房客》情景系列喜剧新闻发布会上

2008年5月,王为一为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捐款。6月29日,参加珠江电影集团举办的“岭南电影创新创作研讨会”。11月,接受中国电影资料馆与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合作项目“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的采访。在《电影画刊》第4期发表《建厂在赤岗》。

2009年王为一在《粤海风》第5期发表《〈七十二家房客〉咸鱼翻身记》。

2010年春,王为一撰写了电影《牡丹亭》分场初稿,王为一认为:汤显祖(1550—1616年)和莎士比亚(1564—1616年)是同时代的人,汤显祖比莎士比亚还大十四岁。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以死殉情,而汤显祖的《牡丹亭》死里求生,终结连理。他们要死,我们要活,活比死强多了,汤显祖是超过莎士比亚的。王为一强烈盼望电影界重拍电影《牡丹亭》,以最高的艺术手段重塑美丽崇高的杜丽娘。

2010年6月19日,王为一在上海参加纪念电影艺术家徐韬百年诞辰活动,并作发言;6月30日,参加珠影文化创意产业园奠基仪式。8月,王为一为青海玉树地震抗震救灾捐款。

◎ 2010年12月21日,王为一在首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

2010年12月21日,广东省委、省政府举行首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评选委员会从106名文艺终身成就奖艺术类候选人中评选出了11名获奖者,从74名文学类候选人中评选出了4名获奖者。这15名获奖者为:电影艺术家王为一,粤剧表演艺术家、粤剧红派艺术创始人红线女,画家杨之光,舞蹈家陈翘,电影艺术家张良,作曲家郑秋枫,粤剧表演艺术家罗家宝,潮剧表演艺术家姚璇秋,舞蹈家梁伦,汉剧表演艺术家梁素珍,雕塑家潘鹤,文学家陈国凯,文学家张永枚,文学家金敬迈,文学家梁信。在首届广东省文艺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上,给王为一的颁奖词是:“被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的活化石,首开南国电影流派。作为一位百岁老人,他开南国电影风气之先,引领了广东电影的第一次浪潮。”王为一发表获奖感言:“我心里头老是想拍电影。拍电影成了一种习惯,一种爱好,怎么样也离不开。”

◎ 2011年2月16日,“庆祝电影艺术家王为一从影80周年”,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顾作义(左)到场祝贺并赠送纪念品

◎ 百岁王为一

◎ 2011年5月25日,王为一(前排左三)在广州参加“纪念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建校61周年暨王为一老师百岁华诞祝寿大会”的合影

◎ 2011年,王为一百岁寿辰全家福

◎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右六),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名誉主席谢铁骊(左二),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奚美娟(右三),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李雪健(右四)一起向王为一和严寄洲(女儿代表,右五)颁发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2011年2月16日,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广电局、广东省文联、珠江电影集团共同举办了“庆祝电影艺术家王为一从影80周年”活动。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中国电影家协会专门发来贺信。3月15日,王为一在《粤海风》发表文章《试稿自白》及剧本《蓝苹在上海》前13场。5月25日,王为一在广州参加“纪念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建校61周年暨王为一老师百岁华诞祝寿大会”。

2012年9月29日,第21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颁奖典礼暨闭幕式在浙江省绍兴市举行,王为一获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百岁王为一出席了颁奖典礼,当王为一缓缓进入舞台时,全场起立致敬,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王为一对大家说:“谢谢!”然后发表获奖感言:“电影就是为大众服务的行业,大众喜欢你,你就继续;不喜欢你,你就赶紧下来。”

人们并不知道,此时,王为一正在悄悄地梳理自己的笔记本、导演阐述、会议发言、工作总结和散落的文章,稍作扒梳,在家人的支持鼓励下,并得廖曙辉的协助整理,于2012年年底辑成了一本专著《我的电影艺术观》,并以毛笔在宣纸上题写书名,由岭南美术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发行。这是一部从创作实践出发,总结并探讨电影的艺术本质、主体、基础、方向、道路、方法、经验的总结之作,更是经验与理论的集大成之作,是对中国电影艺术思想理论的新贡献。该书分为“雅俗共赏、现实主义、视觉形象、生活实感、高尚喜剧、忠于原著”等六个章节,使人轻松阅读而又有所思考。王为一的电影艺术观如同他的电影一样:雅俗共赏。他的优秀电影作品,无不打下他的电影艺术观的烙印。如果说王为一电影作品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那么他的电影艺术观则具有给人启迪之奇功。研究王为一电影艺术观,不仅对理解他的电影作品有重要作用,而且对研究岭南电影艺术思想理论史乃至中国电影艺术思想理论史,都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对当下中国电影创作实践也具有典型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对广东的电影创作实践更有直接的应用价值。

2013年4月11日上午,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珠江电影集团主办,由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岭南美术出版社承办的“王为一电影艺术理论座谈会暨《我的电影艺术观》首发式”在广州举行。王为一出席了座谈会并讲话,他风趣地说:“我的年纪虽大了,但我仍会尽我的力量帮帮小兄弟的忙。”王为一万万没有想到,在他去世后不到一年,《我的电影艺术观》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理论评论奖著作类奖。在中国电影金鸡奖中,集电影奖、终身成就奖、理论评论奖于一身的艺术家,仅王为一一人。

◎ 2012年1月19日,廖曙辉代表广东省文联向王为一拜年

◎ 2013年2月26日,王为一在家中向广东省档案局(馆)捐赠《我的电影艺术观》书稿,右为广东省档案局(馆)副局(馆)长孟凡华

2013年3月5日,春光明媚,王为一坐着轮椅参加了珠影离休党支部党员大会,这是王为一最后一次参加党支部组织活动。

7月,珠影集团在珠影离退休职工活动中心书画摄影展室举办了离退休职工“中国梦,珠影情”书法、绘画、摄影活动暨获奖作品展。30日下午,王为一不顾天气炎热,坐着轮椅,兴致勃勃来到珠影离退休职工活动中心书画摄影展室参观,逐幅作品细细端详,并与其他老同志热情交谈,不时传出阵阵爽朗的笑声。

8月,王为一因肺部感染入住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

中秋节前夕,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的委托,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庹震在珠影集团领导相贤古、黎鹤的陪同下,于9月18日看望慰问了王为一。

2013年10月8日17时,王为一在广州安详地走了,终年102岁。

根据王为一生前的遗愿,后事一切从简,王为一家属很低调地举行王为一告别会,没有发通知,没有发邀请,来的仅是至亲和几个单位里的负责人。王为一家属发现有一位来者并不认识,会后向此人询问,才知原来是广州市一位普通市民,是王为一的影迷,从媒体上知道王为一逝世和后事一切从简的消息,心想见最后一面,但与王为一家属素不相识,又没有联系的方法,便到殡仪馆查找,得到了信息,这天就独自一人来了,静静地走入会场,实现了心愿。

2013年12月,广东电视台摄制和播出了纪录片《百年追梦——电影导演王为一》(马志丹导演)。这是一部叙述王为一百年生涯的纪录片,精炼地全面展现了中国优秀电影导演王为一追寻电影梦,为中国电影事业奉献终生的丰功伟绩,使人们在追思中再次得到思想启迪,延续王为一的电影梦。

◎ 影集《唯一的王为一:电影艺术家王为一百年图片选集》(南方日报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发行)

◎ “百年王为一艺术回顾展”海报

2014年1月,在王为一百日祭之际,影集《唯一的王为一:电影艺术家王为一百年图片选集》(相贤古策划,廖曙辉编著)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本展现王为一从零岁到102岁百年人生的影集,当你细读这本影集,除了怀念,相信还会有更多情愫。

2014年,为了宣传和发扬王为一的成就和精神,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珠江电影集团、广东省电影家协会联合主办 “百年王为一艺术回顾展”,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将这项活动列为“文化改革发展——广东历史文化宣传推介”项目。2月26日上午,“百年王为一艺术回顾展”首展在广州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举行揭幕仪式,然后先后在深圳、东莞、江门、河源、珠海等6个城市进行巡回展出。

2014年9月25日下午,中国电影金鸡奖理论评论奖颁奖仪式在兰州市隆重举行,王为一《我的电影艺术观》荣获著作类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