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人民群众所喜爱的方式,拍人民群众所喜爱的电影

三、他用人民群众所喜爱的方式,拍人民群众所喜爱的电影

雅俗共赏更难的是如何找到一种适合的方式来使影片让人民大众易于接受,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与引领,更重要的是找到共鸣。王老的创作实践和创作理论,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一)他善于选取各种形式来拍人民喜爱的电影。他拍过正剧、喜剧、歌舞片、戏剧片等等,可以说是不拘风格样式,且都有佳作,可见他的创作路子是宽广的。他的天性和他在拍摄喜剧中所迸发的才华相吻合,以致后期他更多地钟情于喜剧这一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

(二)上述提过,他的风格是将自己隐藏在背后,避免任何痕迹的说教,让观众直接与作品交流沟通。他在执导《珠江泪》时提出:“四个看不见”的要求:“导演看不见导演,演员看不见演员,摄影看不见摄影,美工看不见美工……”他说:“除了藏拙,也要学会藏才,就是要把自己的才华深藏不露,而成为一种潜在的力量,使它在影片的内涵上发挥较强的功能。”他希望能让电影产生最大化的逼真感,用这种真实感来感染和打动观众。

(三)他喜欢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来结构电影,“就是影片的叙述方法必须是通俗易懂,既能引人入胜,又能发人深省。”

(四)他喜欢影片基调向上、健康、光明。如拍《七十二家房客》时他说:“我们不是用压抑,伤感的情调去描写旧社会的黑暗,而是有力地揭露,痛快地嘲讽,是笑着向旧社会告别。影片主要不是去描写房客们悲惨的遭遇,而是描写他们不甘于受迫害,描写他们机智的反抗和斗争,影片给观众的感受应该是痛快和乐观的!”

(五)他那时已经想到了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手段和元素,扩大影片的影响和增强观众的喜爱度和接受度。在谈到《七十二家房客》的音乐设计时他指出:“使观众对主旋律留下印象,总的一句,音乐要大众化。”“杜福林卖白榄的小调,要选取恰当的,有特色的曲调,使观众听起来亲切、有趣、容易记忆,但愿看完影片,走出影院时,这首歌能留在观众的脑海里,让他们能哼上几句!”等等。

应该说,王老穷其一生对电影创作的探索和实践,为我们国家的电影事业积累了宝贵财富,对我们今天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产业建设,探索新时期电影市场的建设,都具有极大的启示和示范意义,贡献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