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众喜爱的电影艺术家王为一

人民大众喜爱的电影艺术家王为一

邓原

王老开始拍电影的时候我还没有出世。

少儿时正赶上看他的两部代表作:《南海潮》和《七十二家房客》,印象深刻。

“文革”时,我高中毕业,进入珠影当洗印片的学徒,在混录棚偷偷看过他拍的戏曲片《补锅》《打铜锣》(那时王老被冲击,这两部电影遭禁演,只作为内部片小范围放映参考,我混进去偷看了一把)。

第一次见到王老是在珠影的大摄影棚中,当时处于“文革”状态的珠影接受了一个拍摄歌舞片的任务,我跟着我洗印的师傅去现场看拍摄,只见一个精神健硕,充满活力的小老头在镜头前不断地比划着,教演员走位,显得非常干练……我不禁好奇地向师傅打听,“这小老头是谁?”我师父带着尊敬和神秘的口吻低声告诉我:“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王为一!以前拍过什么什么……”他说,“‘文革’中珠影原有的主创人员大都被打倒和下放了,这套临时拼凑的摄制组担心经验不够,才特地请了‘靠边站’的王老出来压阵……”我听着,不禁对王老肃然起敬……

“文革”浩劫结束后,我又回头补看了王老的作品《山间铃响马帮来》和《铁窗烈火》等,开始关注王老的作品……

1982年我大学毕业后重回珠影,开始接触和学习电影创作,那时王老已经拍出了重量级的优秀作品《三家巷》和《阿混新传》等。

◎ 电影《南海潮》工作照(左二为王为一)

我于1986年开始进入电影创作第一线,那时指点我的朋友兼搭档中,有著名导演张泽鸣,他曾是《三家巷》的场记;著名摄影师赵晓时,曾是《三家巷》的摄影机械员,等等。我是从他们的口中了解到一些王老的创作思想和拍摄时的见闻,所以我和王老的关系十分特别,说起来我们也算在珠影同事了多年,看着他以后陆陆续续拍出许多作品(真是看着他的作品长大的),但就是从未有机会亲身领教过他的教诲,因为隔着辈分太多了!我算是同业中他晚辈的晚辈,但由于我一直关注着他的作品,也算是他的一个长期观众。

在我这个晚晚辈、观众和读者的眼中,王老是一位最具人民性的电影艺术家。

所谓“人民性”,用当下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接地气,接人民的地气。王老的心中始终有人民,他为人民拍电影,用人民喜爱的形式拍人民喜爱的电影,他的电影中充满了人民大众的生活气息,反映了人民大众的喜怒哀乐,因此,他的电影也受到了人民大众的喜爱与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