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体育视野下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构建对策
(一)加强生态体育视野下体育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是公众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但体育制度的构建还不完善,是发展当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提高对体育制度的认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高校领导的重视是保证“生态体育”运动开展的关键。高校领导应该要充分认识到开展“生态体育”运动的重要性,积极推进高校学校体育生态化,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生态化。提高对“生态体育”运动的认识,加大宣传“生态体育”运动的力度,不断普及体育知识,注重体育基本技能的培养,为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有力的保障。使“生态体育”运动开展的真正深入人心,切实落在实际中,让学生真正参与“生态体育”运动。
校园生态体育文化制度的构建必须要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校园生态体育文化制度不是校园体育客观事物的外在规律,而是深入学生内心当中去的思想意识,而这种意识是支配学生行为的动因,学生参与型的体育制度创新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自发的,有内在动力的变革方式,当对原有制度变更的收益大于其成本时就会促进社会对于原有制度的创新,任何校园生态体育文化制度的创新都离不开学生的通力合作。
校园生态体育文化制度的构建不仅要考虑到高校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高校的经济基础这些外在因素,还要重视学生对于体育制度的认识,为了能够使体育制度建设融入学生内心就必须要考虑引入学习体制,使对体育知识的学习覆盖全校范围,不断地学习新的体育制度会促进我们高校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二)强化高校学生对生态体育基本常识教育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生态化过程中应合理利用各种自然因素,适量的、科学的、不拘形式的进行锻炼的体育活动。生态体育倡导了一种健康的体育运动方式,没有固定的规则、程序,不需要标准的场地和成绩考核。生态体育要求大学生科学的掌握体育运动常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体育锻炼、合理饮食、正确面对压力;理解并运用科学的运动常识,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体育锻炼方式。
生态体育需要科学的运动方式来保证,并不是超量、超负荷的运动和锻炼,生态体育用合理锻炼来消除神经的紧张和身体的疲劳,例如用游泳、郊游等积极性措施来促进恢复,采用生态体育活动、旅游、度假等积极性休息,改变一下工作生活环境,调节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引起的疲劳。
“生态体育”倡导的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包含了体育锻炼、合理饮食、避免不良习惯等多方面。在高校体育的教学中,体育教师除了应该向学生传授基础的运动知识、技能,生态体育应该引导学生理解身体健康在学习、生活中的积极作用,树立良好的锻炼和健康意识,坚持生态体育的指导思想,促进高校学生健康成长,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以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开展生态体育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校体育文化理念和生态体育的理念是相结合,通过生态体育,锻炼大学生身心,增进大学生健康,实现体育、文化、生态系统的融合和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体育基础设施生态化建设力度
1.加大高校生态体育基础设施投入
现在,我国大多数高校的体育设施属于国有资产,因此,高校场馆和设施有承担人民群众锻炼健身的责任,高校体育场馆确立公共服务的理念,是高校体育设施管理体制改革的思想基础,加大高校生态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强化公共服务为主线,把提供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作为高校加大高校生态体育基础设施职责。
加大对高校体育设备设施的投入,提高场馆日常维护和保养是场馆可持续运营能力。高校体育场馆在日常管理中,做好加大高校生态体育基础设施维护与保养,以适应生态体育需要。
2.提高场馆相关人员的管理水平
加大高校生态体育基础设施的管理人员,不仅要负责体育场馆的日常管理工作,还要懂得加大高校生态体育基础设施的修理技术和维护体育设备的技能。提高加大高校生态体育基础设施的管理水平,延长加大高校生态体育基础设施的使用年限。
3.合理安排运动场馆的开放时间
加大高校生态体育基础设施主要是保证体育专业教学训练使用,同时,加大对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人员开放体育场馆的活动时间。
4.室内训练场地功能利用
做好高校生态体育基础设施使用,开发利用制定合理加大高校生态体育基础设施的活动安排,安排加大高校生态体育基础设施各种不同运动项目的同时进行和交叉利用。
5.提高高校生态体育基础设施假期的利用
在假期制定加大高校生态体育基础设施“假期体育活动计划”,充分利用高校生态体育基础设施的优势,进行加大高校生态体育基础设施有偿营运,为校外体育健身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运动环境的同时,取得相应的经济回报,以便促进加大高校生态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四)深化教师继续教育强化教师体育课堂生态化素养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生态化的引领者是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积极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生态体育”运动的开展需要体育教师组织和宣传,在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体育教师作为实施高校体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因此,在“生态体育”运动的开展中,需要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强化师资力量。鼓励体育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创新和改造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高校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应努力做到:培养一群能够为学校积极工作和思考、敢于观念创新的体育教师,能为积极主动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尽力,具备高素质、高水平的体育教师,要有尊重科学的诚实态度,有求实创新的进取精神。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尽快转变管理理念,融入文化管理,实施科学化、文明化、人性化管理。推进质量文化建设,塑造诚信校园体育文化提高全员素质、提升高校综合竞争能力。
(五)加强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生态化的内涵建设
校园体育文化生态化是校园中体育师生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而共同创造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学校师生在校园和社会环境的过程中学习积累的结果,能直接反映师生的体育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团体意识、群体形态和行为体系,它是新型的校园体育文化。
高校校园生态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校园生态体育文化建设既要重视客观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又重视主体人的主观意识方面的培养。从而使“大学精神、人文环境、管理制度”成为高校园生态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因此,高度重视高校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生态体育文化,是高校体育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任务。
“生态体育”运动的开展形式要结合化、多样化。建立高校“生态体育”运动的新模式,丰富高校“生态体育”运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吸引更多高校学生参与到“生态体育”运动中来,根据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建立各种体育俱乐部,改造不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枯燥乏味的现代竞技体育运动项目,适度增加一些受大学生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努力提高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生态体育”运动。
(六)依托地缘优势打造个性生态校园体育文化
高校特色体育是一所高校独具的、区别于其他高校的,并有自己优势的体育,随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不断发展、深入,高校不能简单地复制和模仿,应根据自己的环境特征,和优势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我们应该借助地缘优势,强化开发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对体育生态深入具体进行,重视体育生态文明的和谐发展,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通过构建生态体育指标体系、营造学校生态体育课堂。营造健康、文明、舒适的生态体育系统,构建生态指标体系,促使体育、人、环境、社会、经济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高校的体育文化氛围和体育项目优势各不相同,像东北高校把冰雪项目作为他们的传统体育项目,天津市高校的女排和水球,东北高校并依托冰雪项目来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开展新兴项目,引发新的体育文化的高潮。高校生态体育文化要结合高校自身文化氛围和优势,不断强化传统优势体育文化,开发新的特色运动项目体育文化,使自己的高校生态体育文化区别于其他院校,成为高校自身校园体育文化的标志,高校特色体育文化是构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