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中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发展不平衡现象严重

当前,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中的不平衡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较大

我国因为受人口、资源、环境、经济、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影响,长期存在典型的二元结构,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都很明显。体育文化产业作为各地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其二元结构的局面同样也不可避免。在我国东部沿海、沿江的大中城市,体育文化消费空前活跃,市场一派繁荣,体育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社会投资的热点。而反观西部,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体育文化市场还未形成规模,即使个别地方有一些体育文化消费场所,也很少有人参与,因为体育文化消费在当地只是极少部分有钱人的高档消遣。

2.国有资产份额较大

尽管近年来,按政企分开的原则体育事业部门进行了机构改革,使得体育文化产业的国有资产比重明显下降,但其在总量上仍有较大份额,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体育文化产业最初是由体育行政部门转换非经营性资产为经营性资产开始创收活动的。根据“中国群众体育文化现状调查课题组”对全国体育场馆所有制结构的调查,目前我国体育场馆中国有占75.4%,集体占12.4%,个体占5.1,外资占4.7%,其他占2.4%,而集体所有制中的相当一部分实际上也属于国有。如何减少国有资产在竞争性行业中的投资比重,成为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的中国体育文化产业的一个巨大挑战。

3.各体育项目之间存在差异

中国的各项体育项目在进入市场和产业开发的程度上受普及程度、观赏性、竞技水平和广告价值的影响有所区别。目前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项目市场已经形成,如足球、围棋、网球、保龄球、等少数项目。第二类是项目市场正在形成,这部分项目虽然开始进入市场,但受俱乐部经营管理水平的限制,使得该项目市场的收益和发育程度较低,如篮球、羽毛球和乒乓球等。第三类是项目市场尚未开发,如田径、游泳、体操、射击等众多运动项目。这类项目由于市场主体缺位,尽管有一些赞助和广告收入,但项目开发的创收模式属于在行政管理下。总体而言,球类项目等对抗性项目的市场开发度要明显高于其他体育项目。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质量有待提高

1.核心产业相对滞后

由于体育文化产业中很大一部分属于服务性的第三产业,相对于体育用品业而言,处于体育文化产业中核心产业的健身娱乐业,尤其是竞赛表演业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这是由于一方面我国竞技体育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俱乐部体制的推广不深入,使得竞赛表演业的市场主体不明确;另一方面受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影响,竞赛表演业的电视转播权的商业化不高,致使我国赛事电视转播权的国内市场价格远远低于国际水平,进而由此引发的投入产出比不高而制约了社会资本向职业体育的流动。目前我国甲A足球俱乐部经营者的困境,就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核心产业是整个体育文化产业的基础,也是带动整个产业升级的原动力。所以,为了实现体育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必须强调健身娱乐业以及竞赛表演业这些核心产业的主体地位,在政策上予以倾斜。

2.中介产业市场缺位

体育文化产业是由核心产业、中介产业和外围产业构成的有机整体。尤其是中介产业在整个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目前,我国中介产业发展缺位,尤其是体育竞技代理业缺乏规模经营和高质量的专业化服务,这不仅影响了核心产业的发展活力和效益,还会制约外围产业效能的提升以及规模的扩展。

3.产业质量整体不高

目前,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普遍在规模、管理方式、经营理念以及市场竞争力上存在问题。如大多数体育企业在企业组建上依旧依靠行政力量而非市场力量推行,缺乏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在经营理念上没有主动地考虑客户价值和消费者需求的意识;在企业运作上缺乏采用集团化连锁经营方式的能力;尤其在市场营销上,缺乏品牌意识和合理运用多种营销方式对市场进行定位和细分。

4.产业发展缺乏长期、稳定的政策引导

体育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体育文化消费属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化素质的最终消费。目前,我国缺少明确政策来引导、扩大体育消费需求,鼓励社会兴办体育文化产业,这不利于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为扩大体育文化消费需求是实现第二产业发展增速的必要手段,可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国民经济结构。政府对处在产业发展初级阶段的体育文化产业推出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这对推动其产业发展十分必要。

5.体育文化市场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度亟待提高

目前,我国体育文化市场的管理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国家的行政法规,甚至法规性文件缺乏完整性和统一性,虽然一半左右的省、自治区的省会城市都发布了地方性体育文化市场管理法规或政府规章,但管理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仍需要通过高层次的立法予以明确,如管理权限的明确划分、执法程序的完善和统一、法律责任的界定等。在现实中,权限交叉这个问题在体育文化市场管理中,尤其是在部分经营项目中普遍存在。管理不到位和越位管理都会造成体育文化市场的混乱,不利于保护广大体育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而影响到相关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6.体育文化产业高层次管理人才的缺失

一流的硬件必须与一流的“人才软件”相匹配,专业型人才对于产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一方面随着我国入世和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另一方面政府的投入逐年增加,这都使得中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一批既熟悉国际规则,又了解市场规律、谙熟营销策略的管理精英人才。但目前,我国相关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尚不完善,专业性人才也比较匮乏。所以,应加强体育文化产业相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努力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7.体育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不完善

产业要发展,就必须有能够计量的指标体系,而体育文化产业的相关指标体系应从产业规模、结构、质量以及效益方面考虑。当前我国只有体育文化事业统计指标体系,而缺乏体育事业产业化的统计指标体系,致使我们在描述体育文化的经济价值和产业地位时缺乏定量分析,影响了主流经济学家对体育文化产业的认可和接纳,进而影响到政府对体育文化产业在扩大内需以及拉动经济增长方而发挥正效应的肯定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