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途径

二、加强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途径

(一)树立正确产业价值观念

树立正确的产业价值观念是根基。人天生是贪婪的、功利的,在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上也不例外。现代体育极端科技化的发展,以及体育运动的“精英化”“明星化”和“贵族化”趋向,加上体育工具理性的无限肆虐,导致了体育作为强身健体养心的主体作用正在逐渐缺失,人身心的亚健康状态、兴奋剂等破坏公平竞争环境的存在等都是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而价值理性植根于人们的宗教信仰或哲学理念,价值理性是人生存的价值基础和信仰依据,强调体育的价值理性,也是人的文化核心和体育的立身之本。

(二)制定发展规划

制定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是必要条件。况且国内的政策一定要符合中国国情,要具有可操作性。从中央和当地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入手,结合实际,出台各方面的优惠政策,比如贷款免息、税收减免、科研鼓励等。

1.培育新兴体育文化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体育产业

根据2012年出版的《策划蓝海战略解决方案》中对于“蓝海”的定义,体育文化产业也要不断的开发自己的“蓝海”,而不仅仅是在竞争激烈且利润少得可怜的红海里挣扎。在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改造传统体育产业的同时,更要积极培育符合当地特点的新兴体育文化产业,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提升体育文化产业的层次,而不仅仅是一味地重复和模仿。[5]

2.坚持“引进来”,促进体育文化产业发展

首先要具备合适的有吸引力的项目,并主动开放投资领域,积极引进外来资金及管理手段,借助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营销方式及限制较少的发展空间,加快体育文化业化进程。

3.品牌开发,扶优扶强骨干企业

常见的扶持方法有四个:税收优惠减免;放宽符合要求的贷款;适时给予奖励荣誉来肯定和激励;以强大的科研作为动力。

(三)优化资源配置

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是前提,因为体育产业是一个融合性包容性很强的综合性产业,它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产业包含多项分支门类产业,如传统民族体育、群众健身休闲体育、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广播电视、体育网络游戏等。因此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必须充分调动国家体育总局、中央文明办、信息部等多个部门,通力合作,大力宣传推广。这样的融合与发展其实并突兀或不和谐,反而具有浑然天成的优势。

体育产业集聚过程中伴随着大量官方及民间资本的涌入,如何平衡好各方利益,实现多赢不是件简单事。我国可以效仿提到的美国体育俱乐部带动场馆的多元化定位,政府可以通过财政预算等行政手段来兴建作为体育文化产业载体的大型体育场馆、民众健身设施进等体育基础设施,同时由于这些体育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的兴建需要大量的配套企业协调,因此也会带来大量的资本。

另外,由于人们对体育休闲健身的需求日益增加,“有需求就有市场”,大量的体育企业开始向我国转移、投资、建厂。这些国有和民营资本兴建了大量的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用品制造企业、高尔夫圣地、体育用品和设备专卖店(以体院门口为集中地)、体育休闲旅行社(如温泉)等体育实业。各种配套服务企业也开始向我国集中,主体产业与配套产业开始不断交流、融合、发展体育产业链能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区域体育产业开始集聚。

(四)加强国际交流

加强国际交流,学习发达国家发展体育文化产业运营的先进经验,是重要条件。国毫无疑问从体育比赛成绩、赛事运作、场馆经营到人才培养都有着成熟且可以借鉴的经验。最重要的是结合自身情况,打造属于我国省自己的体育文化产业模式。

(五)打造龙头企业

全力打造龙头企业,用“龙头带动龙身”,推动产业分工和配置,是实现的关键。西方经济学把文化产业运营中“龙头”企业视为辐射资源,“龙头”企业的茁壮发展,必然会产生一批与其相关配套的企业,“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活动能够推进产业升级,而且能够激活一大批相关配套中小企业为其服务;同时根据现在资源进行科学的产业分工,不断完善相关产业配套提高产业关联度,增强产业协作,催生强大的文化产业运营。沿海地区体育文化产业运营的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有科学的产业分工和完善的产业配套。

而反观当前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运营特点——企业规模小、起点低、多数民营企业没有叫得响的品牌,即“万物无首”。因此整个体育文化产业运营就表现出纵向分工不充分,低水平重复与无序竞争、过度竞争、恶性竞争现象突出,创新能力更是不值一提。改革开放常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才好去带动更多的人。体育文化产业也一样,必须积极扶植和培养核心龙头型的体育文化企业,发挥其推动产业分工和配套、促进体育文化产业运营协调且全面发展的引领作用。

(六)深化全民健身

说到全民健身,就不得不提到近年来在居民区和街头越来越常见的休闲娱乐场所;而提到休闲娱乐,更是不得不提到广场舞。震耳欲聋的音响,整齐的舞步,热情的婆婆爹爹和不同层次的老师让这个也许不算入流却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活动赋予参与人新的活力。它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甚至身边有亲近的人每天都在参与,它影响着参与人的体型、心情和生活。但如何能够深化这些稍显随意的活动,去引导它成为一场影响力更大的运动,则显得不太容易。

全民健身在国家政策的扶持,经济条件的允许和思想观念转变中发展的越来越成熟而普遍,但要想它得到一定的深化却不能再使用太过随意的方法,用力过猛也同样不行,这个“度”该如何把握。这里就是社区体育发挥的时候了——每个季度可以举办中小型活动,如春暖花开的踏春之行,我国省内从梅花、樱花、油菜花到杜鹃花,花期先后不一,层次分明,方便大家分批出游,感受大自然的活力;夏天与水亲密接触,游泳比赛甚至渡江活动都是不难做到的;秋天也别有一番趣味,可以开展社区运动会,加强邻里关系;冬天登高望远,我国虽无大山,但武当山、磨山、龟山等也不发好去处,展望新年之绝选。


[1]张宏梅,赵忠仲.文化旅游产业概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5.

[2]王大悟,魏小安.新编旅游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3]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

[4]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

[5]贾彦.策划蓝海战略解决方案[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