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软实力提出的时代背景

一、文化软实力提出的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面对新的国际形势,明确了只有树立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才能坚守我国意识形态大门的重要性,才能确保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展。党在十七大上正式将“文化软实力”写入中央文件中,从此我国学术界掀起了对文化软实力研究的热潮,相应的研究组织也逐渐增多,为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奉献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与美国不同的是,中国学界对于文化软实力强调的是一种文化国力,“目的是增强综合国力,”[1]从本质上区别了美国具有冷战思维的软实力。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世界正处于各种社会思潮斗争日渐尖锐的背景下。虽然目前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高,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与物质硬实力的发展相比,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相对比较薄弱,中国崛起必须要“两条腿走路”,需要物质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的共同发展。所以我国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形成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切实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不仅如此,考察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背景还要从对外对内两方面着手。在对内发展层面,筑牢意识形态防线抵御错误思潮冲击是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重要原因。在对外发展层面,文化软实力为国际竞争提供了巨大的优势,使我国能够树立独特的国家形象,彰显我国的国家魅力,形成国家话语权,从而带动我国的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长足发展,体现了文化软实力发展的“硬道理”。因而文化软实力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现实需求,能够促使我国早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为人类发展开拓新的局面,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