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分析
(一)体育的公平竞争促进社会主义公平观的建立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追求的目标。当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如何更加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的问题。
体育以公平竞争道德标准为前提,以规则来约束竞赛的一切,这与和谐社会追求的公平、公正的价值取向相一致,而通过体育所表达的文化理念一目了然,更为人们所乐于接受。体育公平竞争艺术的完美演绎对社会所起的昭示作用有助于建立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公平观。那就是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获取利益达到相对的平衡,符合社会道德原则和道德精神的公平观。
1.体育是公平竞争艺术的完美演绎
“竞争是竞技体育的灵魂”,[10]与竞争同等重要的是公平。体育文化维护公平竞争的神圣精神可谓不遗余力。
在体育竞争中,不论民族、肤色、信仰的不同,人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也不论参赛者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差异,每个人都有获得冠军的均等机会。竞赛完全凭借强健的体魄、智慧的头脑、机敏的反应、良好的控制力去战胜对手,获取胜利。
邓亚萍说,她要感谢体育,是体育让她获得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在巨人林立的国际体坛上,身高仅1.5米的邓亚萍正是凭借体育公平竞争的原则脱颖而出。
公平是公正的前提和基础,离开公平的规则就没有公正的存在。体育竞赛规则科学严谨,国际公认,执行透明,结果及时准确。竞争的公正性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
2.体育的公平竞争促进民主法制建设
体育竞争公正严明,诚实守信,光明磊落。相比之下,社会上的有些竞争则令人汗颜。
在这风云变幻的世界,由于“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11]导致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地区冲突此消彼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部分社会成员间贫富差距拉大,城乡及区域差别加剧的问题,社会矛盾频现。社会的公平与社会人群所获取利益休戚相关,没有约束的竞争必然造成社会矛盾尖锐,社会的公平就难以实现。
这是一个利益时代,同时又是一个理性时代。“人们厌恶阴谋竞争和野蛮竞争,希冀公平竞争和规范竞争,竞技体育在这方面堪称典范。它为人类社会构筑了一个公平竞争和规范竞争的模式。这是一个平等的使每一个人都乐意接受,通俗得使每一个人都能够接受的模式”。[12]尽管我们不能奢望以体育的公平竞争理念来解决社会上存在的不公现象。但是体育公平竞争积极、崇高的价值趋向,至少显示出正反两种作用力。从避害的角度,一切不正当的、无序的竞争应该受到坚决的遏制;从趋利的方面,体育在带给人们健康、愉悦的同时,还承载着公众的精神寄托;民主法制框架下的公平法则是协调社会人群获取利益的契约。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威严性不可动摇。
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经济社会,我们需要借鉴体育公平竞争这一稳定力量,以达到社会和谐的平衡点。
(二)体育文化倡导社会的诚信友爱
1.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道德核心
一个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诚信友爱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仅仅依靠法律和制度规范是远远不够的。康德说过,即使是魔鬼,也能组成一个法治社会。在形式化法制的背后,必须借助道德的力量,而道德的核心就是诚信友爱。
2.建设现代诚信友爱社会
(l)体育文化以诚信为本
体育文化强调“真、善、美”的统一,并以善为核心,追求道德觉悟。体育竞争激烈而残酷,如果缺少诚信,在竞争中未战就先输一招了。在竞技场上,不仅要比体力、比战术、还要比思想、比作风。任何不诚信的行为,诸如:服用兴奋剂、打假球、吹黑哨等等都将给公平竞争这一崇高的精神信念带来严重的危机。使竞技运动沦为低级的杂耍,低层次的娱乐消遣,诚实的体育比赛堕落为欺骗的行为,高尚的体育异化成逐利的工具,激烈的竞技场最终成为拜金的殿堂,更使竞技运动的教育价值和“更快、更高、更强”的激励口号成为讽刺,这也是和神圣的奥林匹克精神背道而驰的。
(2)体育文化“净化”社会风气
在当今各种价值观交织碰撞的社会中,诚信就显得格外醒目和旗帜化了。体育高举信用文化的大旗,担当维护诚信的使者,社会风气被净化,社会也变得更加美好与和谐。
在体育领域,对于违背公平竞争的体育道德行为是从不姑息的。因为处在公众视角的体育赛事对诚信有着极高的要求,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代表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形象。
有效维护诚信,为净化社会风气做出表率,有助于培养公民道德意识,优化社会道德环境,也有助于全社会“诚信为本,操守为重”信用文化的形成。
(3)体育文化是构建道德大厦的生力军
诚信友爱的社会不但需要法律的约束,还要道德的自律。如果说法律有强大的威慑力,发挥强制作用的话,那么道德教化就是“软约束”。它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是对法律的必要补充,是法律规章不能替代的“灵魂法制”,有更广泛的适用面,更大的作用场。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体育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的重要载体。通过体育传播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文化,有助于形成主心骨坚定,主旋律突出,主渠道畅通的社会文化风貌,为社会道德体系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支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应运而生的道德因素,如:人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勤奋意识、效率意识等积极的伦理精神都能借助体育这一特殊的文化起到强化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道德大厦的过程中,体育文化将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
诚信友爱是社会的凝聚力。一个充满诚信友爱的社会,应该是人与人之间消除隔阂、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生活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社会。
(三)体育文化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和谐社会的目标指向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程度,决定着社会的质量,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13]人际关系的和谐应该是和谐社会的主线,有了人际的和谐,其他和谐就会迎面而来。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从多方面着手,体育文化独辟蹊径,帮助人们克服人际交往的物化影响,促进人际的和谐。
1.体育文化营造生活情趣
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利益追求,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无法避免地染上浓重的功利色彩,一道无形的藩篱成为人际交流的障碍。其实,人们无不渴望冲破物欲的裹挟,渴望相互关心、信任、依存的良性互动。但我们又不可能因为留念“四合院”“棚户区”的朝夕相处而放弃现代化生活,也不可能因为市场经济带来的功利主义倾向而回到“早出暮入,耕稼树艺”的农耕经济,解决矛盾,我们所要做的是,一方面想方设法把这种负面效应降到最低程度,另一方面努力造就能产生和谐、共生、共荣、互利的人际关系新环境。
“体育文化是人类栖息之处,是人类社会生活得以进行的舞台”。[14]如果说,我国第一部体育法规《体育法》的诞生是体育文化为人们营造的“法制环境”,那么《全民健身纲要》的颁布更是为了营造和谐栖居的环境,符合我国的国情和民情,用体育架设相互交流的桥梁,维系人与人情感的纽带。
体育文化沟通人际交流,营造宽松氛围,抚慰心理失衡,增添生活情趣,是其他形式的文化望尘莫及的。由于体育文化具有开放宽松、多元共存的特点,又表现出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风范,为各种文化提供交融共存的空间。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层次的人群都能从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在晨曦的锻炼队伍中,在休闲健身的人群中,人们敞开胸怀,尽情放松,人与人之间多了一份平和,少了一份抱怨;多了一份关爱,少了一份冷漠;体育活动成为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重要形式,打开人际间情感隔阂的钥匙,缓冲和化解矛盾的“润滑剂”,克服人际交往中的物化影响,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和谐局面。
2.体育文化优化生活结构
众所周知,没有物质的富足,精神生活的提高也无从谈起。然而,当物质生活水平发展到一定水平,精神生活对物质的依赖变得间接多了。按照美国行为科学家马斯洛提出的层次理论,人在获得物质生活的相对满足之后,必定要追求更高层次的文化需求、情感需求、人际需求、价值认同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方面的满足。随着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余暇时间和自由发展的空间,把我们带进一个以休闲生活为中心的“休闲时代”。
体育文化崇尚科学和文明,有优化生活的作用。“引导人们从人的角度理解生活、摆脱生活中的愚昧和落后,走向文明和健康”。[15]体育文化优化现代人的休闲方式,从结构和内容上改造人们的休闲活动,丰富文化精神生活。
体育文化在结构方面引导人们从实现自我的需求出发,建立起娱乐型和发展型的休闲生活,形成体能型和精神型活动、家庭和社区活动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合理结构。
体育文化在内容方面改变闲暇活动中低俗的消遣娱乐活动,提高闲暇活动的品位,把人们引向健康、科学和文明的休闲方式,抵制封建迷信、愚昧落后,走出休闲即是打麻将、喝茶聊天、烧香拜佛的误区,投入到缤纷的体育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