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体育文化传播的原则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体育文化传播的原则

(一)合作与开放相结合

开放性原则与封闭性是相对的,是指具有开放性质的传播形式,是改变传统的文化单向传播方式,在共同交往、相互尊重、互惠互赢的基础上进行双向互动的文化传播。提出文化传播的合作与开放相结合原则,不仅是对我国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的积极贯彻,同时也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这一潮流的必然趋势,更是开展更高水平、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区域合作所必须遵循的前提条件。因此在体育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把“一带一路”提出的64国,真正变为64+国,只要是愿意参与进来的任何国家、组织、个人都可以在相互尊重、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参与到当中去,让“一带一路”中因体育文化传播而带来的成果惠及更多的国家和个人。

(二)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顺应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共同追求,“一带一路”新倡议也被赋予新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文化的创新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面临着经济、文化大潮冲击的严重危机,尤其是在“一带一路”这一新一轮的对外开放过程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是,任何文化在形成的过程中必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来也都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保护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扬弃,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因此,在传播的过程中就要做到传承与创新相结合,适应时代发展是具体的,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只有从社会经济发展中审视定位,从文化受众需求中探寻方向,从现实生活中吸取养分,从现代精神中激活情感,从文化碰撞中开拓新意,从科学技术手段中丰富形式,才能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发表的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旨演讲中指出“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正是因为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的存在,才孕育出了不同文明,这就使得文化之间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因此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1]。文化差异性虽然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障碍,但正是因为这种差异性的存在才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学互鉴提供了资源。

西方体育文化重视对人体外形的塑造,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则注重身心和谐发展,两种文化理念虽不相融合,但却是彼此的重要补充。西方体育文化在国际上已占据主导地位,它的价值理念、竞争机制、传播方式等都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应该学习的地方,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的“天人和一”“养生”等思想也是对西方体育文化的缺失性补充。只有坚持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现代体育文化相结合的原则,才能真正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和谐世界[2]。

(四)共建与共享相结合

“共建”是“共享”的前提,“共享”是“共建”的目的。所谓共建与共享相结合是指传播结果由参与合作互动的国家共同创造、共同享受,而不是因为谁付出了较大工夫就把成果据为己有。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共享是贯穿其中的一根红线,是五大发展理念的着眼点、出发点和落脚点,当然也应成为“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体育文化传播所应坚守的最终目的。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共建、共享相结合的原则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只有坚持共建与共享才能促进我国体育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可持续传播,而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传播理念又为世界体育文化的共建与共享提供坚实的保障作用。因此要兼顾各个国家的利益,充分发挥各国的优势,寻求最大的合作公约数,为国际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产品,在“共建”的基础上实现文化成果的“共享”。只有在“共建”中实现“共享”,把“共享”作为体育文化发展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