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的构建策略

二、体育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的构建策略

(一)发挥传媒优势,构建国家形象

对内而言,国家形象是生活在这一地域的人们对国家的主观印象和感受;对外而言,国家形象是人们对国家综合国力的总体评价。在国家形象形成的过程中,无论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国际交往等事件均离不开大众传媒的报道,而对国家的历史成见或者心理定势也离不开大众传媒,因此,大众传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形象的构建。

大众传媒作为体育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它不但左右着人们的体育意识,影响着人们的体育行为,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国家形象的感受和认知。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全球大约有20亿人共同欣赏了这一文化盛宴,这超过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5]。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北京成为全球举世瞩目的焦点,北京的一举一动都通过传媒即时向外发布。而传媒对即时性的内在要求使得信息可以在全球不同国家同步、实时、快速地进行传播,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了解自己关注的相关信息,进而增强人们对中国的认识,从而构建良好的国家形象。

(二)举办大型国际赛事,提升国家形象

社会大事件往往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积极有效地利用大型社会事件可以提升国家声誉、树立国家形象,而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申办、举办便是典型的大型社会事件,历届世界杯、奥运会的申办、举办便是明证。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共接待了全球80多位政要,68个国家(地区)的新闻媒体参与了这一全球盛会,其机构达到300家,人数总计将近6000人,游客人数达到38.2万人次。这让北京成为全球的媒体之都、旅游之都、外交之都。人们对北京的认识逐渐加深,同时也逐渐改变了以往对中国的看法,使人们对中国的认知度逐步提升。相关资料显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人们对中国的认知度由以往的57%提升到了79%[6]。由此可见,大型体育赛事对提升国家形象的作用不可忽视。

体育文化传播要符合国家形象的定位。在体育文化的传播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国内各城市的资源优势,举办相关大型国际赛事,使全球各个国家能够充分了解、认识,从而客观、真实地传播国家形象。我国首都北京为了向世界城市目标靠近,倾力打造了一系列大型体育赛事,如中国网球公开赛、北京国际网球挑战赛、北京国际城市马拉松黄金赛、斯诺克中国公开赛等,以期将北京打造成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这些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为全球了解北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塑造了良好的体育氛围,从而为构建国家形象奠定坚实的基础。上海是我国经济中心,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目前已经形成了诸如F1中国大奖赛、上海大师杯网球赛、上海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斯诺克大师杯赛、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汇丰高尔夫冠军赛等6大精品赛事。上述大型赛事的成功举办使得上海成为众多赛事的焦点,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形象。

(三)大力发展体育文化产业,助推国家形象构建

体育产业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除此而外,随着人们健身意识和消费能力的增强,和体育密切相关的第三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体育表演、体育健身、体育旅游、体育休闲等。这些体育文化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对促进经济发展、完善国家形象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享有“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中国鞋都”“中国品牌之都”的福建晋江是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领头羊”,目前已经拥有诸如361、匹克、安踏、乔丹、鸿星尔克、德尔惠、特步、金莱克、贵人鸟等运动品牌[7],部分体育品牌已经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晋江,体育用品行业成为晋江市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成的体育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晋江经济及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使晋江在国内的形象得到逐步提升。这些品牌在国内目前已经成为知名品牌,部分品牌已经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市场。诸多国家民众已经开始熟悉中国的体育产品,并由此对我国的国家形象有了新的认识。

(四)创建具有代表性的体育文化品牌,增强国家形象

体育文化品牌建设应根据国家特有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精神,在国家形象定位的基础上,以国家经济实力为支撑,制定出既符合国家形象建构需要,又符合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战略。体育文化品牌要从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突出个性,形成一定的品牌关注度和吸引力。

NBA是美国篮球职业联赛,简称“美职篮”,是美国第一大职业篮球联赛,也是公认的世界上最高水平的篮球赛事,其赛事的转播信号覆盖全球。通过NBA的影响,美国使世界都认识了NBA,通过NBA衍生出的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也使其成为家喻户晓的体育用品品牌,使人们更多了解美国篮球文化,美国运动品牌。这些都给其国家形象的构建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我国在体育文化品牌方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可谓雨后春笋,众多品牌逐渐诞生,但在国际上缺乏一定的竞争力,基本走不出国门,很难让世界各国接受我国的体育文化品牌。因此,我国应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体育文化品牌建设,使我国体育文化品牌形成一定的竞争力,能够逐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能够有一席之地,使全球各国通过体育文化品牌了解中国,认识中国,使国家形象能够更加完美。


[1]国家领导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7-01/19/c_1120340081.html.

[2]费孝通.“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主题演讲[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7a71cdc10101a1yb.html.

[3]陈刚.一带一路与我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策略研究[J].体育文导刊,2016(7):8-11,22.

[4]程曼丽.国际传播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李川.体育文化传播与城市形象构建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7):23-25.

[6]李川.体育文化传播与城市形象构建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7):23-25.

[7]骆红斌.武术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J].搏击·武术科学,201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