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体育文化传播模式的局限性

二、微时代体育文化传播模式的局限性

(一)快餐特性导致缺少文化底蕴

随着当前人们社会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体育健身的传播消息也不断增多。体育成为人们交往中共通的一种语言,奥运会、世界杯等大型赛事,则成为全球共同的节日盛典。互联网在全世界的普及速度加快,体育文化传播的途径也是极为丰富,有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自媒体等,传播的速度令人惊人。体育文化凭借着其独有的文化魅力,传播给世界每一位喜欢体育人的脑海中。但是当前体育文化的传播需要创新内容和模式,特别是当前体育文化的传播内容缺少文化底蕴。主要表现在体育文化传播缺少人本思想的继承和传承。人本思想可以追溯到孔孟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容为“仁者爱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然而在当前的体育新闻报道和体育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报道的内容体现出是否能够足够的吸引观众的眼球,提高点击率,将体育报道内容的影响最为参考目标,将敏感话题作为体育文化传播利益的驱动。究其原因就是人本思想的缺失;体育文化的传播还需要体现出更多的关爱与尊重;体育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同样要能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用体育的魅力展现体育文化更多的价值和功能属性。

(二)体育文化主题传播不够鲜明

体育文化的传播是一种良性的、完整的、可持续的和真实性较高的,随着全世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当前体育文化传播的主题弱化、不明显,出现题目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起的“引人入胜”,但是实际内容同主题几乎没有丝毫关系的怪圈。这种体育文化传播的方式虽然能够吸引很多体育的爱好者,但是却误解了体育文化本身拥有的文化本质和文化内涵。

传播体育文化的信息主题和内容的关联度不高,体育文化传播的内容与主题关联并不贴切,信息关联度是指信息与信息之间通过信息属性及类别而形成的互相关联、互为存在前提条件的内在联系。当前关于体育的报道中关于体育健身和运动训练等健康知识相对较少,更多的是报道体育明星的私生活和体育暴力等内容。可见当前体育文化传播的主题弱化不明显,需要国家体育有关部门对体育文化传播市场进行监督和管理,重视体育文化传播的主题,提高体育文化主题和内容的关联度,让体育文化传播能够在不断拓宽运行轨迹的同时,通过深化主题,来吸引广大体育爱好者的眼球和注意力。

(三)语言自由导致体育道德缺失

体育文化传播的内容过分的迎合观众,顾名思义,主要是指体育文化的传播者为了获得更多观众的认可和支持,而在传播内容中故意讨好观众的行为,但是这种过分迎合观众的做法,会给体育文化的传播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体育文化的传播内容中应该包括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凸显体育的和谐精神以及体育精神所受到的美誉,然而当前部分体育文化传播者丧失职业道德,违背社会责任和职责,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歪曲体育文化,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更是缺少常规性的明辨。

当前体育文化传播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用女运动员身体的“性感”和“热辣”为卖点,来吸引广大观众的眼球,让体育文化内涵和价值在传播过程中彻底沦陷,这些不健康的体育新闻报道,借助于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正在凶猛的涌入体育文化传播的大环境当中。在体育报道的过程中,更多的要注重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的继承和传播,让体育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富有真正的内涵、理性和没敢,重拾带给观众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