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体育文化传播的模式
(一)以政府为主体的传播模式
1.传播特征
政府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传播者和控制者的双重身份。在所有种类的传播主体中,以政府为主体的传播模式所具有的权威性最强,因为政府是我国的权力机关,政府的一切意愿和工作都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也正是因为其具有的特殊地位,使得在对外传播中,它始终是主导性的传播者,即所谓“强势主体”[4];作为传播行为的控制者,这是政府超越其他传播主体的传播特征,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对传播媒介进行管制、监督与协调,也可以通过信息手段引导媒体以形成控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政府在信息传播中发挥的作用几乎无人可以超越,因为它所代表的是整个国家,也正是由于在对外传播中长期由政府主导,与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密切相关,使得它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2.传播影响力
由于每个主体的传播方式不同,从而产生的影响力也是有差异的。在这四种传播主体中,因政府具有强势主体的特殊性传播特征,使其最具影响力。因为它所传播的信息可以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甚至整个世界形成一致性的关注,并形成统一的舆论,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行为,对文化的传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3.传播方式
以政府为主体的传播模式是一种大部署、大规划的全方位“作战”方式,主要有:综合性文化活动、文化艺术团访问演出、设立海外文化中心、文化展览、文化论坛、对外贸易基地等。
(1)综合性文化活动。文化年、文化月、文化周、文化节等都是综合性的文化活动。中国文化年已经成为我国文化走向世界各地的最直接方式,不仅实现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同时也促进了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在中国政府大力推行中国文化年的同时,各地区也在积极推行与之相配套的文化月、文化周、文化节等活动,将地方文化、民间文化通过政府间的合作与海外华人华侨的力量影响至海外受众。
(2)文化艺术团访问演出。文化团体访问演出具有普及性、艺术性、直观性、简便性等特点,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受众了解并感受到本国文化的魅力,从而消除隔阂,拉近心理距离。
(3)国外举办展览。国外展览一般都是大型的、综合性的文化展览活动,展览的内容主要包括文化、书籍、画作、艺术作品等。
(4)文化论坛。文化论坛一般都是由文化界、知识界的专家学者和某专业的精英群体组成的高端传播方式,通过文化论坛可以实现中外高层交流文化传播中的问题与意见,从而达成共识促成具体传播方式的进行。
(5)海外中国文化中心。自2002年以来,中国已与一大批国家签订了成立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政府文件,并在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相继设立了中国文化中心。到2020年中国将在海外设立中国文化中心超过50个。海外文化中心通过举办主体展览、图书节、学术讲座、研讨会、旅游推介会、体育赛事、产品展示会等形式进行,有利于丰富驻在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增进对中国文化作品、社会现象及价值观的了解、理解和认同。
(6)设立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的建立有利于实现我国文化产品、服务走向世界各地,是我国文化传播的“试验田”,起着创新示范区的领头带动作用。目前已在上海、北京、天津、西安等地设立了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而这些文化贸易基地进行文化交流以及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方式是进出口贸易、品牌企业聚集、产品展览、人才培训等。
(二)以企业为主体的传播模式
1.传播特征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在做好国内市场的前提下,必然要开辟国际市场,向外输出自己的产品、服务或技术。以企业为主体的传播模式,是四种模式中最具有商业性质的传播行为,主要通过广告宣传的方式来推销自己的产品、服务和以公关宣传的形式来树立本企业的品牌形象。
2.传播影响力
企业作为主体传播的特征使得其在经济上的影响力巨大,因为它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各国也会在首先考虑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与我国企业进行合作,从而加速我国文化传播的进程。
3.传播方式
企业层面的文化传播极大地丰富和拓宽了我国文化走出去的内容和途径,随着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坚实力量,不仅推动了国内、国外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同时加速了国内文化产业与国外市场的有效衔接。企业的对外文化传播形式主要包括输出文化产品、提供对外文化服务、跨国投资等。
(1)输出文化商品。中国文化商品的输出主要是非跨国企业的文化传播方式,文化产品主要包括图书、音像材料、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反映中国优秀文化的各种艺术品,以借助文化商品所搭载的中国文化符号和文化内涵是实现文化理念、价值观传播的重要途径。
(2)提供对外文化服务。提供对外文化服务即是政府层面的文化传播方式,同样也是文化企业进行文化走出去的主要途径之一。提供服务的形式主要有表演、展览、培训、咨询等。
(3)跨国投资。跨国投资是跨国企业的文化传播方式,既可以通过直接在国外投资建厂发展文化产业,也可以通过在国外培育文化中介组织,使其成为国内外沟通、联系、整合资源的涉外桥梁。
(三)以社会组织为主体的传播模式
1.传播特征
社会组织,泛指政府和企业以外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机构和团体。以社会组织作为主体的传播模式,相较于政府和企业的传播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传播类型的多样性。社会组织数量众多、组织形态多样,从而决定了传播类型的多样性。具体来说,政党、政治类组织的传播更多地带有政治传播的特性,经济性团体的传播更多地带有经济传播的特性,文化团体的传播更多地带有文化传播的特性,各种专业、行业性团体的传播则更多地带有不同专业传播和类型传播的特性。每种类型的组织传播在具有社会组织传播的一般属性的同时也带有自己个性的传播特征与规律,从而造就了对外传播内容和形态的丰富化,使它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第二,传播主体的多层次性。社会组织是多层次的,其中既有全球性的团体或组织、跨国界的团体或组织,也有一国之内的团体或组织。国内的团体或组织还可以分为国家性的、地区性的以及城市和农村的。
第三,具有一定的国家色彩。社会组织虽然带有“非政府”“非官方”的性质,但从总体上来看,其与政府之间的互动关系还是十分明显的。社会组织是为了弥补政府资源的不足,在政府未能开展活动的领域内提供物品和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也离不开政府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的支持与帮助。因此,社会组织的传播活动都是在国家的框架之内进行的并受到国家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2.传播影响力
相较于一些小型的、国内的社会体育组织而言,大型的全球性、区域性的社会组织或团体,在世界范围内能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力。
3.传播方式
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以政府为主体的传播模式固然重要,但是非政府性的社会组织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具有力量宏大、群众基础雄厚、组织类型多样等优势,以社会组织为主体的传播模式主要有海外表演、创办组织(协会)、教育培训等形式。
(1)海外表演。为了解决海外表演团队人力有限、时间较短等传统海外表演的传播方式特点,可以借助大众传媒和新媒体的特点整合纸媒、网络、电视等多种传播媒介传播相关的文化电影、比赛、运动项目教学、健身方案等多种信息表现形式,真正实现中国优秀文化即时与延时的影响力。
(2)创办组织、协会。由于社会组织的意识形态和政府行为较弱,不太容易引起受众者的反感,因此在海外国家创办组织、协会已成为我国社会组织进行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主要通过设立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设立单项运动组织、单项运动协会、开办武馆、精武体育会等形式进行。
(3)教育培训。教育培训不仅有利于提高社会组织的文化传播责任感,同时也有利于受众国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培训的形式主要有兴办学校、兴建学校图书馆、建立基金会、提供奖学金、添置图书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