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尿液的骨科检查
(一)骨代谢指标检查
1.骨形成标志物检查
(1)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和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出现于细胞增殖期,是骨形成早期指标。是Ⅰ型胶原形成过程中的前胶原细胞外的裂解产物,系未矿化类骨质的成分,与骨基质形成的速率紧密相关。
(2)骨型碱性磷酸酶:出现于骨基质成熟期,是骨形成中期指标,是成骨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在骨形成及骨矿化过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骨型碱性磷酸酶在血中的浓度能反映骨形成的速率,被认为是反映骨形成的一个很好指标。
(3)骨钙素:出现于骨基质矿化期,是骨形成末期指标。成骨细胞合成的骨钙素大部分结合在骨中,约20%释放入血液循环,血清骨钙素水平与成骨细胞合成的骨钙素总量呈正相关,因此血清骨钙素可作为反映成骨细胞功能活性的分子标志物。
(4)细胞系信使核糖核酸:如碱性磷酸酶信使核糖核酸、骨钙素信使核糖核酸、骨保护素信使核糖核酸、骨形态发生蛋白-7信使核糖核酸、骨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A、骨抑素信使核糖核酸、破骨细胞活化因子信使核糖核酸。骨细胞系是从骨组织分离出来并经培养获得的,成骨细胞系信使核糖核酸m RNA是成骨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属于基因水平的检测。用于形成非胶原的骨基质蛋白的这些基因表达水平的量与骨组织的矿化程度是呈正相关的。
2.骨吸收标志物检查
这些标志物都是骨胶原的降解产物,反映骨吸收,其升高程度与破骨细胞活性的增高是一致的。
(1)Ⅰ型胶原毗啶交联终肽:骨骼中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参与Ⅰ型胶原三价交叉联合,并在成熟的Ⅰ型胶原蛋白的降解过程中释放出来。血液中可以找到这种终肽的免疫生化完整形式,它似乎衍生于骨骼的重吸收和疏松结缔组织的降解。血清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浓度增加与骨溶解增加相关。
(2)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 5b):来源于破骨细胞,由破骨细胞刚分泌到血液中的TRAP 5b是有活性的酶,但当TRAP 5b在血液循环中被清除之前已无活性,并被降解为碎片。这样,TRAP 5b不会因肝、肾功能受损而在血液中积蓄。血清中TRAP 5b均来源于破骨细胞。
(3)Ⅰ型原胶原蛋白的羧基和氨基末端的端肽:作为生理成熟过程的一部分,是胶原纤维的短的、非股三螺旋的、由胶原纤维的羧基和氨基末端(α1-和α2-链)与羟吡啶复合物在原位和相邻的胶原纤维螺旋连接物。
(4)吡啶啉和脱氧吡啶啉:在胶原降解的过程中,可以以游离态或与多肽结合两种形式释放到血液循环中,尿液中60%~65%的交联物都是以与多肽结合的形式存在。
(二)与骨代谢相关的指标
(1)血、尿钙。
(2)血、尿磷。
(3)甲状旁腺素。
(4)25-羟基维他命D及1,25-双羟基维他命D。
(5)类胰岛素生长因子。
(三)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检测
HLA-B27基因属于Ⅰ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所有有核细胞上均有表达,尤其是淋巴细胞表面含量丰富,人们发现HLA-B27抗原表达与强直性脊柱炎有高度的相关性,超过9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抗原表达阳性,而正常人群中仅5%~10%为阳性。由于强直性脊柱炎症状与许多疾病相类似,临床上难以确诊,因此HLA-B27检测在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HLA-B27的检测是该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四)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
当临床怀疑有多发性骨髓瘤(MM)可能性时,应做血清蛋白电泳(SPE)。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应做免疫固定电泳(IFE)分析:①SPE均正常,但临床有MM迹象;②SPE有低或高γ区(包括单、多克隆)。免疫固定方法结果判定容易,检测周期短,灵敏度高,可以对MM患者进行分型,适合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诊断。有报道指出,MM患者骨髓穿刺未发现骨髓瘤细胞的患者,IFE分析有单克隆条带出现。IFE对MM患者分型,对MM患者估计预后有所帮助,并且对临床治疗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
(五)炎症反应指标
1.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1)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通常白细胞增加到>15×109/L,其中>80%的细胞是粒细胞。另外,核左移是其特征性的表现,且有时候是其唯一的特征。
(2)组织坏死和无菌性炎症:粒细胞计数仅有轻度上升,核左移少见。
(3)慢性炎症:正常的白细胞计数或轻度上升,常是单核细胞增多。
2.血清蛋白电泳中的α1和α2球蛋白
在蛋白电泳上,急性相反应的最早的特征是α1球蛋白条带的升高,这是由于α1抗胰蛋白酶的浓度上升所引起的,随后是α2球蛋白条带的升高。这是由结合珠蛋白和铜蓝蛋白的浓度升高所致。
3.血沉
这是怀疑有炎症反应的筛选试验和检测反应的一种方法。
4.C反应蛋白(CRP)
CRP是典型的急性相蛋白,且是历史上首先被认识的急性相蛋白之一。其血清或血浆浓度的增加是炎性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IL-6)释放所致,它几乎恒定不变地显示有炎症存在。在临床试验室较容易检测的急性相蛋白中,CRP是最敏感和快速的反应之一。目前,对其他急性相蛋白尚无绝对完美的检测指标。
并发感染的识别:细菌的内毒素是急性相反应的最有效的刺激。最高水平的CRP可发生在革兰阴性菌感染,有时高达500mg/L。革兰阳性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通常引起中等程度的反应,典型的是在100mg/L左右。病毒感染引起的反应最轻,通常不超过50mg/L,极少超过100mg/L。手术和意外创伤CRP轻度升高,CRP一般在10~50mg/L。
5.降钙素原(PCT)
PCT是一种蛋白质,当严重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以及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它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自身免疫、过敏和病毒感染时PCT不会升高。局部有限的细菌感染、轻微的感染和慢性炎症不会导致其升高。
6.新蝶呤
新蝶呤浓度的上升显示细胞免疫系统激活。在多重创伤或手术后的患者中,血清新蝶呤浓度是即将发生脓毒性并发症的一个指标。与无菌患者对照,在随后发展为脓毒症的患者中发现新蝶呤明显较高,而且新蝶呤在未存活的脓毒症患者中比在那些存活患者中更高。
7.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
与CRP相仿,用以评估急性相反应进程。SAA是个灵敏的参数,它在炎症性反应大约8小时后开始升高,且超过参考值上限时间早于CRP。在感染性疾病中,SAA的绝对上升要高于CRP,因此,SAA测定,尤其对“正常”与微小急性相反应可提供更好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