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肩关节周围炎

一、肩关节周围炎

(一)概述

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峰下滑囊、冈上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腱及其腱鞘和盂肱关节囊等不同部位炎症的总称。临床上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故又称“五十肩”。另因本病急性期可出现肩关节周围疼痛、肌肉痉挛,又称“冻结肩”。中医传统上又称为“凝肩”或“漏风肩”。

(二)诊断步骤

1.病史采集要点

(1)一般情况,性别,年龄。

(2)症状特点:起病情况、疼痛部位、性质,休息时痛还是活动时痛,有无夜间痛,有无晨僵,疼痛部位是固定还是游走,间歇还是持续,疼痛与冷热的关系,有无其他部位疼痛。

(3)既往有无肩部外伤史,有无过度使用肩关节史,有无其他关节疼痛。

2.体格检查要点

(1)一般情况良好。

(2)局部检查外观:关节周围有无红肿,肌肉有无萎缩、畸形。触诊:皮温有无升高,有无包块,压痛的部位及程度,关节周围肌肉紧张度,活动时有无摩擦感。关节活动:肩关节各方向主动活动范围及活动痛,被动活动范围,特别注意屈、展活动受限情况,有无疼痛弧等。

3.辅助检查要点

主要是X线平片及关节造影检查,必要时可行关节镜检查。X线平片注意观察有无骨质疏松或骨质破坏的情况,关节面情况,有无钙化影等。关节造影可测量肩关节腔的容积,关节腔压力,各滑囊、二头肌腱鞘充盈情况。

实验室检查对本病没有诊断意义。

(三)诊断对策

1.诊断要点

(1)病史及症状特点:多见于中老年,右肩多见。以肩关节周围疼痛为主要症状,初期疼痛可较轻或在完成某一动作时才出现。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可逐渐加重,夜间休息时亦不缓解,急性期时疼痛可较剧烈,患者不能向患侧侧卧。疼痛遇热时可减轻,受凉后可加重。病程后期疼痛可自行缓解。

(2)局部表现:肩关节外观一般无明显异常,病程长者可有轻度肌肉萎缩。依病变主要部位不同,可出现肩关节周围多处压痛,常见压痛点为喙突、肩峰下、结节间沟、四边孔、三角肌止点处等。在病程过程中,压痛点并不恒定,可游走。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均可出现明显受限,以外展前屈及旋转受限较明显,患者穿衣、梳头、举臂、触摸后背等动作均困难。病程后期,可出现冈上肌、冈下肌、三角肌等肌肉萎缩。冈上肌腱炎时可在患臂上举60°~120°内出现疼痛弧。二头肌腱长头腱炎时Yergason试验阳性。急性期肩峰下滑囊可肿胀积液。

(3)辅助检查:X线平片早期可无改变,病程后期可出现肩峰下及大结节处骨质疏松,有钙化性肌腱炎或滑囊炎时,可见病变处钙化斑。关节造影对本病诊断较有价值,可发现关节腔容积减少,压力增高,肩峰下滑囊消失,肱二头肌长头腱鞘显影不良。冈上肌腱破裂时可见盂肱关节与肩峰下滑囊相通。关节镜下可见盂肱关节囊纤维化,关节腔内粘连,滑膜间隙皱襞消失,关节容积减少,腔内可见纤维条索及碎屑。

2.临床类型及分期

随着对肩周炎病因病理的研究不断深入,肩周炎的诊断已不能反映疾病的准确情况,对肩周疼痛进行更精确的定性定位诊断已逐渐为大家所共识。有学者认为肱二头肌长头腱病变、冈上肌腱炎、钙化性肌腱炎、喙突炎、三角肌结节炎等,在临床上各有特色,均为独立疾病;但是另一方面在肩周炎的病程中,可出现多处的疼痛及压痛,且压痛处并不恒定,而是可以游走,这又提示了各病变之间是相互联系,不能截然分开的。

根据不同的临床特点,一般可将肩周炎分为冻结肩、肱二头肌长头腱炎及腱鞘炎、喙突炎、肩袖病变及肩峰下滑囊炎、钙化性肌腱炎或滑囊炎、肩锁关节病变等六种类型。临床上以冻结肩、喙突炎及肩袖病变最为常见。

3.鉴别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体征诊断一般不难,但有时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肩关节化脓性炎症:肩周炎发生钙化性肌腱炎时,可出现肩前剧烈疼痛,红肿,需与肩关节化脓性炎症相鉴别,根据患者全身情况、血常规、X线平片可资鉴别。

(2)肩关节周围肿瘤:早期可出现肩周隐痛,但活动受限较少,详细查体,X线、CT、MRI等,可鉴别。

(3)肩袖损伤:多有明确外伤史,一般年龄较轻,疼痛及压痛较局限,肩关节活动受限范围较小,疼痛弧征阳性等,可鉴别。

其他如心脏病、颈椎病、损伤性关节炎、痛风等均可出现肩周疼痛,详细的病史收集及查体一般可以鉴别。

(四)治疗对策

1.治疗原则

缓解疼痛,缩短病程,恢复功能。

2.治疗方案

(1)一般治疗: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均能自行好转而痊愈,应使患者明白本病的过程及转归,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病程早期可结合功能锻炼及理疗,急性期应休息、制动,慢性期以功能锻炼为主。整个病程中,局部保暖对缓解疼痛有重要作用。

(2)药物治疗:疼痛明显者可口服NSAID类、镇痛药、活血化瘀中药等。也可外用消炎止痛膏剂及软膏剂,以缓解疼痛,并改善休息及睡眠状况。

(3)关节囊穿刺及封闭治疗:压痛点明显时可行痛点封闭,腱鞘炎或滑囊炎急性期可行穿刺放液、冲洗及封闭。

(4)手法松解:上述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于全麻下行手法松解。

方法:由助手固定肩关节,术者托住患臂肘部,先前后左右各方向稍活动,再慢慢用力前屈后伸患臂,行矢状面松解,然后再慢慢外展、内收患臂,行冠状面松解。最后做内外旋动作,行轴向松解。松解过程中可听见粘连撕开声。松解达正常活动范围后,穿刺关节腔,抽出积血,注入糖皮质激素及透明质酸钠等,以防止继发粘连。术后以三角巾悬吊,第2天即可行肩部功能锻炼。持续2~3个月,效果较好。

(5)手术治疗: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均可自行缓解,手术指征较少。对粘连和挛缩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例可考虑手术。常用手术方法有肱二头肌长头腱固定或转移术、喙肱韧带切断术、肩关节关节囊粘连松解术、冈上肌腱破裂修补术、陈旧性钙化性腱鞘炎钙化斑块摘除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