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肩胛盂骨折
(一)致伤机制及分型
肩胛盂骨折多由来自肩部的直接传导暴力通过肱骨头作用于肩胛盂引起。视暴力强度与方向的不同,骨折片的形态及移位程度可有显著性差异,可能伴有肩关节脱位(多为一过性)及肱骨颈骨折等。骨折形态以盂缘撕脱及压缩性骨折为多见,也可遇到粉碎性骨折。
常采用Ideberg-Gross分型:
1.Ⅰ型
关节盂缘骨折,又分为ⅠA型:前方关节盂缘骨折;ⅠB型:后方关节盂缘骨折。
2.Ⅱ型
关节盂横断骨折,骨折线分为横形或斜形,累及关节盂下方。
3.Ⅲ型
关节盂上方骨折,骨折线向内上达到喙突基底,常合并肩峰骨折、锁骨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等肩关节上方悬吊复合体(SSSC)的损伤。
4.Ⅳ型
关节盂横断骨折,骨折线向内到达肩胛骨内缘。
5.Ⅴ型
Ⅳ型伴Ⅱ、Ⅲ型或同时伴Ⅱ和Ⅲ型。
6.Ⅵ型
整个关节盂的粉碎性骨折,伴或不伴肱骨头半脱位。
(二)临床表现
由于骨折的程度及类型不同,症状差别也较大,基本症状与肩胛颈骨折相似。
(三)诊断
除外伤史及临床症状外,主要依据X线片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X线投照方向除常规的前后位及侧位外,应加拍腋窝位,以判定肩盂的前缘、后缘有无撕脱性骨折。CT平扫或三维重建有助于判断骨折的移位程度。
(四)治疗
肩胛盂骨折是肩胛骨骨折中在处理上最为复杂的一种。依据骨折类型的不同,治疗方法有明显的差异。
1.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高龄患者,可行牵引疗法,并在牵引下进行关节活动。牵引持续时间一般为3~5周,不宜超过6周。Ⅵ型骨折应采用非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目的在于恢复关节面平整,避免创伤性关节炎,防止肩关节不稳定。对关节盂移位大于2mm、肱骨头存在持续半脱位或不稳定者,合并SSSC损伤者可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前方及后方入路,用拉力螺钉固定骨折。关节内不可遗留任何骨片,以防继发损伤性关节炎。关节囊撕裂者应进行修复。术后患肢以外展架固定。
3.畸形愈合
以功能锻炼疗法为主。畸形严重已影响关节功能及疼痛明显的,可行关节盂修整术或假体置换术。
(五)预后
肩胛盂骨折患者一般预后较佳,只有关节面恢复不良而影响肩关节活动的,多需采取手术等补救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