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内科治疗
目前虽无治愈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办法,但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患者及时就医、早期诊断、正确的处理措施对结局影响很大。早期治疗的目的在于止痛、预防畸形、缩短或制止病理的发展及改善机体的不良条件,晚期治疗主要为矫正骨性强直引起的畸形。由于晚期病例病情难以逆转,故成功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本病采取综合性治疗,即包括患者教育、理疗和药物治疗等多方面。本病可累及多系统,故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晚期严重畸形者需行外科治疗,如髋关节置换术。
1.患者教育
患者教育是强直性脊柱炎治疗成功的保证,其目的在于:①早期诊断,以减少治疗的难度和复杂性,降低致残率;②对于确诊病例,使他们了解本病病程和预后,认识治疗的意义及长期性,从而调动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和恒心;③帮助患者了解药物的作用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用药中断或发生不良的后果;④使患者认识正确的行为和医疗体育的重要性并给予指导,如戒烟,注意卧、坐、行、立姿势等,以保证即使脊柱发生僵直,也能保存功能位置;⑤指导患者择医选药,以避免“病急乱投医”,既浪费钱财,又耽误治疗;⑥鼓励和促进患者间的联系交流,以互相吸取经验教训;⑦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精神,正确处理社会、单位、亲友之间的关系并取得支持。
2.全身支持疗法
包括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骨质疏松服钙剂和鱼肝油。除急性发作期完全卧床休息外,慢性期可以短期休息及从事较轻松工作。工作环境不宜寒冷、潮湿、多风,尤应注意避免弯腰工作,以防止驼背畸形发生。
3.医疗体育
功能锻炼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保持脊柱生理姿态,增加或维持脊柱和各关节运动,改善呼吸通气功能等作用很大。运动包括以下三大类型:①维持胸廓活动度的运动,如深呼吸、扩胸运动;②如颈、腰各个方向的运动、转动等;③肢体运动,最简单者如散步、俯卧撑等,特别是游泳动作更为有利。
4.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是应用力、电、光、声、磁、热等物理因子增进局部循环,消炎去肿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物理治疗在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中有一定的地位,常用方法如紫外线脊椎照射、淋巴结或关节局部照射,磁穴治疗,直流电或音频电流药物离子导入疗法,短波、超短波透热治疗,热疗如湿热敷、红外线、热水浴和蜡疗等。在医师指导下,患者主动配合,正确使用外固定器或某种动作体位(如俯卧位预防驼背和髋膝屈曲畸形)等,对保持脊柱和四肢各关节生理姿势有一定治疗作用。不过,外固定器固定不当,也可促进脊柱强直发展和加速发生肌肉萎缩及骨质疏松。
5.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种类繁多,但至今未有一种特效药物能彻底根治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目的在于降低疾病的活动性,控制症状,增加机体的抵抗力。绝大多数患者如正规使用非激素抗炎药物及水杨酸制剂,结合外固定或物理治疗,可显著减轻症状。对上述治疗无效者也可使用免疫抑制药。
(1)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NSAIDs),因其可迅速缓解症状而被广泛应用。第一代产品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布洛芬、保泰松、双氯芬酸(扶他林)等均是临床常用的药物。保泰松的疗效仍为非甾体抗炎药之冠,但因其骨髓毒性,一般不主张经常使用。使用第一代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后有10%~60%的患者会出现轻微的胃肠反应,持续使用3个月后1%~2%的患者会患胃肠道溃疡。新一代非甾体类消炎镇痛物(选择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可明显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
(2)糖皮质激素:常采用泼尼松。因糖皮质激素不能影响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程,而长期使用弊大于利,故不做常规使用,尤其不宜大、中剂量长期使用。但在强直性脊柱炎急性发作伴高热,外周关节又有明显的肿瘤,或并发关节外症状如急性虹膜炎、肺受累时,则需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3)慢作用药:已证明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抗疟药、金制剂、青霉胺、硫唑嘌呤等慢作用抗风湿药对强直性脊柱炎无效。近年来多用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和雷公藤等治疗本病。简介如下。
①柳氮磺吡啶(SSZ):是5-氨基水杨酸(5-ASA)和磺胺吡啶(SP)的偶氮复合物。20世纪80年代用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取得疗效,一般认为对伴外周关节炎的强直性脊柱炎也有效,对以中轴关节炎为主的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还有争论。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症状,其他如皮疹、血液、肝、肺不良反应均少见。有报道称其影响男性生殖力,如精子数目减少、活性降低及形态异常等。所有不良反应停药后均可恢复。用药期间应注意检查血象、肝功能等,乙肝病毒携带者慎用。
②甲氨蝶呤(MTX):是一种叶酸拮抗剂。近年来国内外均报道本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效,但例数不多。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反应,其他如骨髓抑制、口腔炎、脱发、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较少见,所有不良反应停药后均可恢复。
③雷公藤总(多)甙:雷公藤制剂在我国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自身免疫病已逾10年,疗效显著,为我国疗效肯定的、独特的抗风湿药。用法:雷公藤总甙20mg,每日3次,病情控制后10mg,每日3次维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白细胞降低、女性闭经(个别功能性子宫出血)、皮疹或色素沉着等,由于本品对生殖细胞有影响,拟生育者宜暂缓使用。
④中药治疗:使用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一定疗效,以祛风利湿、活血通络止痛为主,加独风、赤芍、苍术、茯苓等,肿胀明显用泽泻、薏苡仁,畏寒加肉桂,肌肉痉挛加蜈蚣、乌梢蛇等。
6.其他治疗
放射治疗20世纪50年代曾风行,对受累骶关节和脊柱进行直接放射治疗,许多病例因此缓解。对脊柱、骶髂关节进行深部X线照射,有效率达60%~80%,可减轻疼痛,缓解肌肉痉挛。长期随访发现,接受放疗患者急性白血病和癌症发病率显著增高,故多主张摒弃。但也有人认为,如减少射线量仍可继续使用。
7.并发症的治疗
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病变的基础上同时治疗并发症。
(1)虹膜炎:可用抗生素、热敷、阿托品、糖皮质激素局部或全身治疗。
(2)肺部并发症:可用相应的抗生素及止咳祛痰药物。
(3)心脏并发症:可用抑制异位传导的药物,控制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如前所述,强直性脊柱炎治疗应该是综合性的,即包括药物、体育、理疗、康复和作业、心理以及外科治疗等多方面。就药物治疗而论,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①迅速控制症状。控制症状解除患者痛苦,有利于增强治疗信心。一般可用非甾体抗炎药,应注意个别化、足量。
②合理使用激素类药。糖皮质激素不应滥用,但在非甾体抗炎药不能控制症状,或者不能耐受时,小剂量应用不必踌躇。对病情进展急剧、全身症状明显和外周关节受累严重者,可以考虑大剂量。
③及早使用慢作用药。虽然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一般不严重,但长期应用会抑制前列腺素而引起消化道溃疡、出血,以及肾功能减退等不良后果。此外,非甾体抗炎药不影响自然病程,而临床已初步证明某些慢作用药如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雷公藤等对本病有一定疗效,因此建议对确诊而非甾体抗炎药不适用病例,可及早使用慢作用药治疗。
④联合用药。参考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联合治疗也适合于强直性脊柱炎,尤其是病情严重的进展性病例。可选择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雷公藤三种药物中的两种联用,等病情控制以后,再保留其中一种维持或交替使用。
⑤定期放射学随访。由于对本病发生、发展规律认识有限,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不一定完全反映病情变化,因此应进行密切的放射学随访。X线片骶髂关节炎≤Ⅲ级病例,CT随访能更准确反映病情变化,有条件者应争取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