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诱发电位检查
利用一定形态的脉冲电流刺激神经干,在该神经的相应中枢部位、支配区或神经干上记录所诱发的动作电位。临床常用的检查项目有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肌肉动作电位(MA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等。运动诱发电位(MEP)是近年开展的一项新技术,对诊断脑与脊髓传出通道(即运动神经通道)的损伤和疾病有一定意义。
各电位的观察指标有波形、波幅、潜伏期和传导速度等。传导速度较稳定,是最常用的观察指标。其计算方法是将两刺激点所诱发出电位的潜伏期差除两点间的距离,即传导速度=距离/时间。上肢神经传导速度快于下肢,近端快于远端。SEP主要观察潜伏期,以第一个负相波峰计算潜伏期。其临床应用价值主要包括:
1.神经损伤的诊断
(1)当神经完全损伤时,诱发电位一般表现为一条直线或有少许干扰波。但应注意:①SNAP诱发较难,并非所有SNAP阴性均为完全损伤,应结合临床检查判断。②极少数完全损伤仍可诱发出MAP,应予鉴别。
(2)神经部分损伤时,诱发电位可出现程度不同的波形改变、振幅降低、潜伏期延长或传导速度减慢,可据此判断有无神经损伤及损伤轻重。SNAP的幅度小,对损伤的敏感性大于MAP与SEP,故诊断价值较大。
(3)出现神经卡压时,分段测定诱发电位对判断有无神经损伤及其定位有较大意义。
(4)近体端神经损伤(如臂丛损伤)时,在测定SEP的同时测定损伤以远的SNAP,可确定有无根性节前撕脱,表现为能记录到SNAP,但记录不到SEP。
2.神经再生及预后的估价
(1)一般认为,神经干动作电位出现最早,诱发肌电位的出现比神经干动作电位迟数周,但早于临床功能恢复。适当的神经外松解术有助于诱发SNAP。此外,电位的恢复时间与神经再生质量及预后有关。电位出现早,说明神经再生良好,预示预后良好。神经缝合术后3个月可测SEP者预后良好。由此可见,临床功能无恢复或恢复不完善时,可通过对诱发电位的观察,判断神经再生的质量和预后。
(2)诱发电位结果与临床疗效分级基本呈平行关系,电生理恢复率(即患侧值占健侧值的百分比)随疗效分级降低而降低,对评定疗效有参考意义。
(3)与功能恢复一样,诱发电位也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据观察,临床疗效优良者,波幅恢复为健侧的65%左右,传导速度恢复为健侧的80%左右,术后数十年仍恢复不完全。
3.对神经损伤治疗的指导意义
(1)可以了解早期神经再生的质量,便于及早进行必要的处理,以争取时间,提高疗效。
(2)当SNAP可测出,而SEP测不出时,可确定为根性节前撕脱伤,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
(3)部分损伤时神经保持其连续性,但有神经瘤形成时,如损伤远段能记录到神经动作电位,或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达36mm/s以上,自行恢复率可达90%,不需做神经瘤切除吻合,但常需做神经松解术。
(4)在脊髓探查或脊柱侧弯矫正术中,应用SEP进行手术监护,对防止脊髓损伤并发症有肯定价值。
(5)当临床难以判断是否需手术探查重新吻合时,诱发电位检查有参考意义。再手术探查的指征是:①神经缝合术后3~4个月测不到SEP;②术后10个月以上只能测到MAP,且不能排除假象,或只能测到明显不正常的SEP,而测不到MAP和SNAP;③术后1年以上测不到SNAP,而SEP潜伏期延长达4ms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