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B超检查

七、B超检查

医用超声波诊断系统,基本上是利用其本身能量的特性。由于人体不同组织具有不同的声阻抗,当入射的超声波进入相邻的两种组织或器官时就会出现声阻抗差,当超声波通过这两种组织的交界面上时就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在两种组织之间形成了声学界面,不同组织又表现出不同的回声,因而反应出身体组织的内部情形,提供诊断上的情报。超声波由于具有实时的特性,可做动态检查,可以检测出某些肌腱、韧带、关节软骨及骨的病变,逐渐成为诊断骨科疾患的重要辅助手段。

B超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可测定血流、检查血管,可在B超引导下行肿瘤活检或介入治疗。

B超在骨科中的应用:

1.骨折

X线片对儿童的青枝骨折、骨骺损伤及一些变异解剖结构等可造成误诊和漏诊,而且短期内过多地摄片还可造成放射性损伤。由于软组织、血肿、骨痂及骨之间的声阻抗差使它们之间形成明显的声学界面,因此超声在骨折及其愈合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正日益受到重视和开发。正常骨皮质为连续光滑的强回声带,形态与探头侧骨轮廓一致,发生骨折时此回声中断,上下不连续的强回声线即为远近骨折段。实时B超可迅速转换探头位置或角度,可探查出形状不规则骨骼或移位不明显、X线难于确定的骨折,能对骨折进行安全动态监测,同时观察周围韧带、血管等组织。B超也可用于小儿骨折的诊断,可以观察到骨骺的形态及干骺端与骨骺间的关系,判断骨骺有无损伤及损伤的程度。由于B超还可方便地动态观察骨折愈合过程显像X线难以显示的纤维骨痂,且所示骨性骨痂的范围和量均较X线显著,可以用来监测骨折愈合过程。

2.骨肿瘤

超声声像图可显示骨质破坏、骨膜和骨旁软组织病变的情况,为肿瘤的诊断提供了依据。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它与X线、CT检查等一样可以成为诊断骨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而B超检查还能从任意方向和任意角度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从而获取病变的全方位信息,这一点要优于X线和CT扫描。在B超的引导、监视下可从多方位穿刺活检,其诊断准确率要明显高于借助其他影像资料进行定位活检。

3.脊椎退行性变

使用先进的超声仪可在仰卧位空腹进行检查,观察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范围、形态及大小,超声可以对正常及突出、退变的椎间盘清晰显示其突出程度、形态、方向及与神经根的关系,同时和CT、MRI对比分析结果大部分一致。还可应用B超监视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可以显示突出的椎间盘、椎管和椎前大血管及手术器械在椎间隙内轴位断面上的位置,从而保护椎前的大血管和椎管内的硬膜囊,避免神经根损伤。

4.关节疾病

超声可以诊断关节积液,关节积液表现为在髌上间隙、股骨远端前方和股四头肌后方见到液性暗区。关节积液结合临床可以诊断相应的关节炎性疾病,B超定位穿刺出脓液即可确诊。滑膜增厚时,则有不规则实体回声突入暗区内。B超可以诊断X线显示不清的小于6个月的婴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B超可显示此时期髋关节的解剖结构。超声可以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根据声像图上半月板区内出现异常回声,如等信号状回声结构、线状强回声结构、液性暗区或水平位低回声等即可诊断。合并半月板囊肿时还可见到囊肿图像。此外,对于腘窝囊肿、侧副韧带损伤、肩袖撕裂等超声均能给予诊断。

5.血管疾病

利用多普勒等超声可以诊断颈动脉、椎动脉以及四肢血管的病变,可诊断动脉损伤、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动脉瘤、深静脉血栓、动静脉瘘等疾病。

6.感染

B超对急性骨髓炎的早期诊断比X线出现骨内破坏病变早7~10天,在急性骨髓炎症状出现后24小时即可探测出局部软组织炎性水肿、骨膜下血肿、骨髓腔内及周围软组织内积脓,疼痛严重部位是骨膜下积脓多的部位,探头沿骨干纵行扫描可准确探明病变的部位和范围。慢性骨髓炎的声像图表现为骨皮质回声带呈不规则浓密强回声,凹凸不平,骨瘘孔处骨皮质局限性回声中断或缺损,骨髓腔显示不清,并可在骨膜下或骨周脓肿期进行定性诊断,有助于与单纯软组织脓肿和蜂窝织炎鉴别。同时,超声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有极高的敏感性。B超诊断化脓性关节炎常见关节积液伴滑膜肿胀增厚,典型表现为一层有回声的膜围绕着液体,可进行关节积液和脓肿的定位,以指导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