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准“贫脉”,确保扶贫工作有的放矢、精准到位

号准“贫脉”,确保扶贫工作有的放矢、精准到位

邵岗镇的扶贫任务主要集中在同富、同乐两个“十二五”期间的移民村。这两个移民村共计1806户8449人,总人口占青铜峡市移民总人口的39.5%,建档立卡户占全市建档立卡户的37.3%。自治区扶贫办领导到邵岗镇同乐村调研时曾语重心长地说:“同乐村是由宁夏南部山区十几个乡镇搬迁合居而来。目前看来,同乐村是青铜峡市吃下的一个铁苹果,往后能不能变成红苹果,就看你们的了。”

面对这些复杂的发展问题,王成彻夜难眠。为解决这些横在群众发展之路上的问题,他数次实地调研,进村入户,走访询问,摸清了贫困症结所在。发展经济缺产业。移民村既没有土地资源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也没有充足的集体资金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产业发展更是一片空白。务工群众少技术。移民村青壮年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缺少谋生技能,大多长期在外务工,以打零工等为主,人均收入较低。留守妇女缺工作。移民人口中学生占27.5%,照顾家庭的留守妇女较多,移民村及周围村由于缺少就业岗位,留守妇女在家门口打工难,没有收入也是个问题。孤寡残障缺保障。移民村孤寡残障等弱势群体人数相对较多,部分群众因生活困难尚未获得兜底性政策的帮扶,这也是贫困的一个集中表现。

上任不久的王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深知这些问题不解决,移民群众的日子好不起来。从这以后,王书记节假日几乎不休息,原本是配给党委书记的那辆公务车,他嘱咐留给镇上各办公室(服务中心)开展工作时调配使用,自己则开着私家车挨家逐户排查,询问了解每家每户的生活状况。

大半年过去了,他几乎跑遍了移民村里将近1400户贫困户,他的车里一直放着6本厚厚的棕色笔记本。翻开笔记本:“马成吉,同乐村六组,6-64号,家中六口人,父母两人领取养老金390元/月,户主在新疆打工3万元/年,有两个孩子,一个初中毕业,一个上初一,住房有漏雨但不严重,卫生厕所还未装,母亲腿不方便无重大疾病,奶牛和肉牛分红已领,土地6亩,帮扶单位市税务局……”端正刚劲的笔迹详细记录着同乐村六组一户贫困户的姓名、家庭成员、家庭情况、未解决的问题、帮扶单位等信息。这正反面写的密密麻麻的6本笔记本是王书记一户一户搜集来的第一手扶贫资料,为今后带领镇村干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采访中,我们又向两名镇干部侧面了解了王成书记的一些工作情况。

扶贫干事杨志勇是邵岗镇的老干部了,当我问他王书记是怎样一个人时,他稍作沉思,然后娓娓说道:“王书记是2015年年底调到邵岗镇的,当时正是我镇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他一来就开始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尤其是2017年生态移民同乐村交给我们镇后,任务更加艰巨。2018年,集污(排水)管网项目的施工企业因施工需要挖断了同富村北庄点的巷道硬化路面,一场大雨使巷道积水导致9户群众的房屋墙体有了裂缝。村民找到施工企业,施工企业答应维修,但迟迟未见行动。村民们找到王成书记,他听后多次协调施工企业并实地监督企业对农户的房屋进行维修。村民马明成说:‘王书记他心里想着群众呢,是个好官。’屋子修好了,他和其他8户群众联合送来了锦旗。王书记从建档立卡户重新识别开始入手,年底从村到镇识别工作全部结束。这几年,王书记的正常工作时间几乎是满负荷,甚至是超负荷的。”

综合办公室卢主任告诉我们:“刚才你们翻阅的笔记本,正是王书记利用休息时间调查到的贫困户情况,有时我们也会借来查阅一些信息。王书记不仅是我们的领导,更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工作上生活上都给予了我们很多指导帮助。我们镇的扶贫工作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是和王书记的兢兢业业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