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山顶的青年——记盐池县麻黄山乡麻黄山村马记口子自然村村民张宇鹏

住在山顶的青年——记盐池县麻黄山乡麻黄山村马记口子自然村村民张宇鹏

◎ 王永娥

早上下过一场骤雨,很快路面就干透了。修路工还没有来,那一截新修的路面依然潮湿,天空阴沉沉的,路人行色匆匆。看着公路两边栽种整齐的松柏,我突然很怀念儿时路边看到的野花野草。

有时思维真的很奇怪,让人难以理解。时而优柔寡断,时而不可捉摸,时而又让人心力交瘁,总是会有困惑感,那是一种让人不能自然放松的心态。多年来,我的头脑中从来没有消失过的“为什么”总是不停地出现,今天亦是如此。不过等我乘坐的车辆环绕在山与山之间时,我就已经忘了刚才的想法。

车是从山底开始盘旋的,心里想着修路为什么要这么费劲,左一环右一环的,但是仔细观察后才发现用缓慢转圈式的修路方式才能降低风险。等车一直盘旋到了山顶上,看到右边山洼草木青翠,左边只有几棵树和一片青草,再什么也没有,山底下全是升腾起来的雾,不知那沟底究竟有多深。山顶上也有雾,与山涧里的雾气连在一起,特别好看,像是走入了仙境一般。那天下午回家时,雾还在山顶缭绕着,朦朦胧胧。

到达目的地时,天蓝云白,阳光炙热,小路边的白杨树枝在风中招着手。传说中的那位脱贫青年住在这座山的顶端,看起来他是刚从外边骑摩托车赶回来的,黑色的体恤上沾着草料的碎屑。他从摩托车上一下来,赶紧用双手拍打着牛仔裤两侧的碎草屑,看到我们便笑意盈盈地邀我们进屋,倒水闲话家常。这位青年名叫张宇鹏,是麻黄山马记口子自然村村民,今年29岁。他身材中等,体形偏瘦,皮肤微黑,笑容灿烂,如此年青,尽然靠着自己的努力摘掉了穷帽子,并且已经拥有了不错的家底,让人不得不感叹。

他住的房屋,屋门向着南方,而小路对面的羊圈门却向着东方,不知有什么寓意。这所孤零零的小院,倚在山顶稍微低洼一点的地方,却也是在山的顶部。院落不大,院里来回跑着一只黑灰色卷毛的小狗,房屋西侧的铁笼里养着几只灰鸽,这个小家庭给人一种很知足的幸福感。屋内陈设朴素,却样样俱全,正面墙上贴着一些小孩的绘画,有几张是美丽的花儿和彩色的蘑菇,有一张是爸爸带着孩子放风筝的画面,还有一张是一家三口手拉着手漫步在花海里,我尤其多看了几眼。电视旁边的桌子上放着小男孩的照片,幼小可人,用金色相框镶起。他也看着那张照片,目光中有爱。

张宇鹏小时候家庭发生变故,他从14岁开始就出门打工养活自己,10年的打工经历使张宇鹏渴望得到家庭的温暖。在与妻子结识没多久后,他就与之组建了家庭。张宇鹏害羞地说:“打了10年工,结婚的钱还是不够,问亲戚朋友总共借了10万元。结完婚准备继续出门打工。我这几年一直在工地上给人开装载机,打工本来就辛苦,结果工资还总是拖拖拉拉给得不利索,加上媳妇又怀孕了,心想不如在家里种地。那时候国家正在开展精准扶贫,村里许多人在种小杂粮,听说有些收成也不错,我就想先种上再说吧,反正地种上还能出门打工,秋收时再回来也不误啥事。”

“十年”只是个名词,轻轻一句就说过去了,可是真要在一分一秒的劳作中缓慢地度过是不容易的,其间的每一件小事都是亲身经历,而并非只是听说。听人诉说和亲身经历根本就是两回事。他的亲身经历任何人都无法体会,想必所有的苦楚才练就了他心灵的坚韧,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怕是遇到任何困难都不会退缩吧。他很诚实,说他第一年回来种地时什么都没有,既没钱也没种子,好在亲戚熟人多,都愿意多多少少借给他一些。都是老百姓,手头都不宽裕,尽管只是零零碎碎地往起凑,他心里仍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了。大恩不言谢,就什么都不说了吧,把那些感恩的想法都用在劳动上,只要庄稼收成好,亲戚都会为他高兴的。他用借来的钱买了一辆拖拉机,结果第一年成果很让他心寒,收成对不起自己的付出。可能还是没有足够的经验,多年的打工生活早已让他忘记了怎么种地。原本是满心欢喜、起早贪黑地奔波在山间的土地上,不曾想辛苦一年,二百亩地只打了四十几袋粮食,还没有春天时播到地里的种子多。可知当时的他脸上有多难看,心中又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好在还有家人的鼓励,来年开春可以重新开始。感觉屋子里有点闷热,我走出来看院外,张宇鹏也跟着走出来了。山风吹在他的脸上,吹得他额前的头发向后飘扬,我说:“天天刮风呢?”他笑着说:“天天刮风。”这颗心,早已经被时间磨砺得成熟。

张宇鹏也像是缓了一口气似的,过了一会儿才又说起:“第二年我才开始搞的养殖,又贷了点款,款额有限,刚够盖两个羊棚。那时没有问亲戚借到多少钱,亲戚也都没钱,就把自己家的羊给我赊了几只,反正连赊带买共养了100多只羊。那年羊的利润比较好,再加上第二年小杂粮收成也好,让我实在太开心了,也终于对生活有了盼头。后来羊年年增加,从去年就增加到200多只了,一直到现在。”说话时他的脸上依旧显出些许的稚气,却也透出安稳的神色,看来他的心中是稳妥的,知道自己的下一步路该怎样走。

面前的黄土地上,直立着的树木距离都很远,也有几棵距离近的,只是很少。这就已经是这里所能看到的一切了。毋须解释,看到的就是风景,就是世界,就是内心的某种缺失。看到了,就会有所触动。当时的内心,根本不能够仔细地去看那深沟里的细线或者粗的勾勒,只是急切地在地里寻找着某种亲切。多像一幅浓墨相宜的风景画,带着数不尽的凄凉,把我的目光一次次吸引。人人都有颗童心,童心多么宝贵,只是渐渐长大的我们又慢慢迷失了自己。多多少少,都会突然想起自己的某种天真来。在月色下的大场上,大人们推着木制的双轮车匆忙地在场上摞着庄稼,汗流浃背地往返在场和地的中间。孩子们穿着单薄的衣衫,却跑得满头大汗,瞅着那种金色的甲壳虫用力去追,却又总是追丢。有时藏猫猫,躲在石碾子的后面,被找到后两人会同时发出大笑声,那种开心只能在回忆里找到。面对着一幅幅让我还想看到更深处的画面,不知该怎样表达内心的情感。张宇鹏房子的后面是一片小小的场,秋天收获的粮食都会堆在这片场上,只是不知道他小时候是否也在场上玩过捉迷藏。

走到羊圈时,羊圈中的那只长石槽里,水已经被喝得浅下去了一半,静静地映着亮蓝色的天空。一只绵羊卧在旁边,甩了一下头,然后就怔怔地看着我们。有几只羊已转过身去嗅新填在槽里的草料,或嗅嗅被拽出羊槽踩在脚底的青草,或抬头看看天色。其实每天给羊饮水的时候,就已接近了中午。我们来的时候,张宇鹏可能正在给羊饮水。圈里的几只小羊羔,要么紧随在妈妈的身边,要么偶尔“咩咩”叫上两声。当听到头羊的脖铃“叮咚”响时,便迫不及待地抬头瞅着。以前放羊的时候,大羊进圈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小羊跟前,用嘴巴嗅嗅小羊的身体,而小羊则急切地早已钻进妈妈的肚子底下吃奶去了。满圈的羊只悠闲地站着或卧着,似乎已习惯了这种寂寥,只有一只调皮的黑山羊,总是跳到羊圈中间的红色矮砖墙上,像是在眺望着远处的什么。一会儿跳上来,一会儿又跳下去,这幅活生生的画面让人心生羡慕,羊儿怎过得如此洒脱呢,不知这是多少人喜欢的岁月静好图。

常想念桃花,有桃花的地方都是我喜欢的地方。一口老水井,滋养着数棵桃花,让它们开得既鲜艳又美丽。时常抬头看着,那粉的、白的、含苞待放的花儿,多像正值青春妙龄的姑娘们,大方娇艳,三三两两,不拥不挤,点缀着枝枝杈杈。粉色花朵比白色的更好看些,香味却不输于它。我摘在手里作过比较,闻过了香味又看过了花瓣,都是一样的让人爱不释手。有些花骨朵伴着绿叶一起开放,红绿相间着实有韵味。每当有羊群走过,那调皮的山羊总是用两只前蹄蹬在树身上伸着脖子仰头去啃那些嫩树枝芽,只是树身过于高,多半是吃不到的,只给树周围的土地上留下一些羊粪和蹄印儿。一声头羊的铃铛响起,唤起我多少思乡的情绪。故乡的土路,要么伸向远方,要么被山梁挡住,要么被树林遮掩,总感觉没有尽头。离羊圈门不远的地方,有几棵挨得比较近的树木,大概就是桃树吧。这个季节树上的桃子早已经没了。花开时节,那里估计也是蜂蝶成群的。

稳重的张宇鹏生活在人烟稀少的山顶上,山上有风,总是呼呼刮个不停。在这寂静的山顶上,唯一的声音就是这山里的风。守在山顶的青年,就在这一种声音里,耕种劳作,割草喂羊,迎着清晨的朝露,披着临夜的彩霞,让人始终感觉过于寂寥单调。远处的山沟里有几棵大树,四处的梯田里庄稼绿意盎然。今年比较特殊,花红柳绿比往年看似少了太多,大概是被遗忘在往年的土地上了。一些地里种了苜蓿,只是因为雨水少长势不怎么好看。张宇鹏说,如果能再下几场雨,他种下的草就会有极好的收成,那样就可以不用在外面给羊买草了,能省下一大笔钱。他虽然话不多,却让人感觉到踏实。他显得很是沉稳,这可能是从小打工经历比较多,幼小的心灵感受到太多社会的残酷,已经蜕变成一只张开翅膀的蝴蝶,任尔东西南北风,都能独当一面。为了家人的幸福生活,他一直努力前行,只身行走在这孤山中。

活在攀比和跟风的年代里,暗暗庆幸有些人不愿为谁所诱导,只是远距离地听见和看见,在生活中依旧尽情地挥洒着自己的执拗。心中常常念叨那些善良的人,总是祈愿父辈以及子孙,都能拥有平淡的幸福,成长的开心。漫漫长路,花开又谢,从容才是生活。希望张宇鹏的生活,和他心中想的一样,越来越美好。

秋天地里的匆忙,只有汗珠知道。土路两旁的沙枣树不知道,它只是在风吹过时让成串的沙枣响起来,如奏乐般从这棵树响到那棵树。喜鹊的叫声时时响在人们的耳朵里,在人们眼中,它永远是个吉祥的物种。它常立于墙头或枝头间,向人们传达喜庆的信息。张宇鹏的眼里,粮食最好颗粒饱满,叶子最好新鲜茁壮,这就是他内心真实的期待。我们都是黑白的眼眸,在这片干涸的土地上,摄影师偏偏看到了金色的谷粒、白色的土豆花。常常奔走在山头的人,喜欢并敬仰着这土地里的一切。各人有各人的盼望,这里给我的感觉,是一种无以言说的赞美,很神奇也很值得期待,不论是庄稼还是风景。

如今,那条土路被阳光照耀,而山畔间的树孤立在远处,又有谁将期待的心声矗立在这山顶上。炙热的阳光,烤着山里的每一寸土地,山沟间被人们踩出来一条条白色小路,错综复杂,蜿蜒曲折。沟底零散的树木独自守望,湛蓝色的天空白云翻涌,却又看不清楚云朵的形状。就像眼前的这个青年,以他现在满脸的沉稳和自信,告诉我未来的生活定是更加幸福美好。

【作者简介】

王永娥,宁夏盐池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宁夏作协会员,有作品发表在《盐州文苑》《宁夏日报》《神州》《黄河文学》等报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