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调产业结构
龙兴村有耕地11000多亩,由于地势较高,处于新圈三干支渠末端,灌水非常困难,村民全部种植玉米,用水需求量大,每个生长周期只能勉强淌两次水,因此玉米产量低、收入少。针对龙兴村这种现状,黑茂林在产业调整方面动了不少脑筋,下了不少功夫。
在太阳山镇驻村工作期间,黑茂林曾经带领村民通过种植黄花菜走上脱贫致富路。黄花菜抗旱省水,并且可以解决务工难问题,特别是收益要比玉米高很多,在这一方面,黑茂林绝对有发言权。可是由于黄花菜当年种植没有收益,村民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对产业调整不理解不支持,也不愿意种。于是黑茂林就挨家挨户去劝说,扳着指头一笔一笔算经济账,可村民没有种过黄花菜,大多都在徘徊观望。黑茂林没有泄气,2017年5月,他组织150多名村民,乘坐大巴车分两批次到太阳山镇兴民村去观摩,带着村民亲临现场看、亲临现场问、亲临现场学,并且邀请那里的种植大户给村民们讲课,做足了功课。村民们现场心动了,回来却又不行了,没有几个人愿意配合黑茂林种植黄花菜。后来,黑茂林把心一横,干脆自己亲自种。他承包了村民的200亩土地,带头种起了黄花菜。在他的带动下,一些比较年轻的村民也开始试种黄花菜。当年,黑茂林争取到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示范补贴资金30多万元,在村子北边示范区种植700多亩黄花菜。
为带领更多群众一起致富奔小康,获得更多群众的支持,黑茂林一边和试种的村民在示范区种黄花菜,担当技术员,一边一户一户继续做动员说服工作,让村民实实在在地看到种植黄花菜和种植玉米在收入上的差距。功夫不负有心人,说破了嘴皮子,磨破了鞋底子,跑细了腿肚子,事情终于在2018年有了转机。那一年,全村党员群众终于积极响应,大面积种起了黄花菜,当年就在示范区种植黄花菜2240亩。到现在,全村黄花菜累计种植面积达3000亩,人均种植面积达1.3亩,仅黄花菜产业年收入就突破了800万元,人均增收约4000元。
“扶贫路上,一个人都不能落下,贫困户富了才算真正富。”对待贫困户,在深入走访调研的基础上,黑茂林实行“一户一策、精准施策”,一对一帮他们找原因、理思路、想办法、寻路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村上的老党员黑保伏是建档立卡户,又供养两个大学生,家庭条件十分困难,但他本人有传统养殖技术,还有不甘贫穷的意志。黑保伏一直想搞肉牛养殖,苦于没有启动资金。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黑茂林积极协调农村信用社为其贴息贷款15万元,帮助黑保伏养上了肉牛,老党员不仅当年就顺利脱贫,到今天已经成为存栏28头肉牛的党员养殖示范户。
“千条万条,让群众过上美好的日子才是唯一的一条。”黑茂林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通过创立“党员+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成立5个合作社,带动贫困群众参与种植,并开展专业技能培训,解决技术难题。还成立了黄花菜产业劳务队,解决了采摘期用工难的问题,仅此一项,务工人员就可增收4500余元,实现了村民、合作社、产业的“三赢”目标。除了带领种植黄花菜外,黑茂林还利用原先一些村民有传统养殖技术的经验,大搞养殖业。目前,肉牛、羊只存栏量分别达到了680头和5万只,家禽存栏8万羽。产业结构的重新调整,让村民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9200元,实现了全村人都能过上好日子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