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作战图和一张管理网打开局面

一张作战图和一张管理网打开局面

菊花台村村大户多,尤其每座标准化建设的移民房都是一样的外观,这可让刚到菊花台村的刘宏波吃了不少苦头。

记得他刚驻村不久,正好赶上上级领导来菊花台村检查工作,点名让他领路去一户村民家走访。他从底册上找到这户村民的房号,凭着先前走访的印象带着领导顺利走到了那户村民所在的巷道,却发现房号牌已不知所终。他只好让领导先在原地等着,自己一路小跑去“联系上下文”确定房号,经过一番狼狈折腾,才算进到了群众的家门。事后,他满是惭愧地向检查工作的领导表示歉意,领导反倒宽慰他说:“‘新媳妇’摸不着锅灶完全能理解。”

领导虽然理解他,但他却没有原谅自己,连群众的门都进不去,还谈何精准帮扶,更遑论服务百姓。于是,制作一张全村平面图的想法油然而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统一更换全村1000多套移民房房号牌。在移民搬迁之初,每套移民房上都编了房号,订了号牌,由于七八年的风吹雨淋和人为损坏,能识别的房号牌已所剩无几。他在村班子会议上刚一说要更换全村房号牌的想法,村支书便接过话头说:“刘书记,你这个想法是很好,但是这么下来至少需要一万多块钱,村上现在还欠着不少外债呢,实在是拿不出这个钱呀!”听村支书这么说,其他村干部也都随声附和起来。刘书记一时语塞,会议陷入了僵局。原本想着这个无论是对眼下脱贫攻坚还是日后管理来说都很有帮助的建议应该会得到大家的支持,但没想到却是这等局面。眼看会议将再一次不欢而散,他索性心一横,猛地站起身来说:“钱的事我来解决,实在不行,我自己出。”后来,经过多方努力,1000多副崭新的房号牌终于订好了,连村干部们都感叹:“这下我们工作起来方便多了!”

经历了“房号牌风波”后,他知道花钱请专业人员制作平面图是不可能的了,一切只能自己来。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统一房号牌只是第一步,大量的工作还在后面。首先便是要了解每户人家的基本情况。从那天起,他便带着两名队员逐门逐户对全村来了一次大起底走访,两周的时间他们踏遍了全村的每一寸土地,走遍了每一个院落,摸清了每一家的基本情况。为了省钱,有一点平面制图基础的他尝试着自己绘图,在经历几次失败后,他突然发现,统一规划、方方正正的移民房布局用电子表格制图是再合适不过了。这一发现让他激动得差点在凌晨两点的办公室跳起来。在连续三个晚上的奋战后,一张成本只有40块钱,内容涵盖了房号、户主姓名、是否建档、是不是本村户籍、是否常住、有无低保、是否残疾等情况的全村平面图展现在村干部面前。更让他激动的是一个意外收获,那就是用电子表格制成的平面图,放在电脑和手机上就是一个简单而又实用的导航图。这个导航图可以使任何人在30秒内对任何一户常住户精准定位,彻底解决了找不到群众家门的难题,使精准服务、精准帮扶成为了可能。看到刘书记的这项创举,村干部们被彻底折服,所有人再也不用为不能准确找到老百姓的家而犯愁了,他们再也不用为核实一户人家的情况一遍又一遍地去翻找厚重的纸质表册而烦恼了。如今,这张图已经成为全镇乃至全县驻村扶贫工作的亮点。

刘书记站在这张全村平面图前想:“平面图是将群众记在了纸上,可高质量的管理服务需要将群众记在心里。”

菊花台村常住户有700多户,将每一户情况摸清摸透,将大量的精准扶贫政策公平公正地落实到每一户,这对村班子来讲是个巨大的考验,种种矛盾和问题也因此而来。为了更好地为全村百姓服务,刘书记又将全村网格化,让每一个网格区域都由专人负责,搞起了网格化管理。他将全村分为3片6个大组,建立了一支由20人组成的四级网格化管理队伍,包村领导指导,党总支书记、驻村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包抓到片,村干部负责到组,网格员负责到户,各级网格员成为了政策宣传员、民情侦察员和重任突击队,使政策到户全覆盖、民情上达村部无遗漏成为了现实。2019年脱贫攻坚期间,依托网格员队伍,两天便能对全村常住户全覆盖排查,工作效率非常高。自治区脱贫攻坚普查时,需要准备12个小组,村中6个网格队伍迅速拆分,每位网格员均独当一面,户户门清,出色地完成了普查引导、协调和服务工作。2020年疫情期间,网格员们尽职尽责,管好自己片区出入的老百姓,没有让一个外来人员窜进村子,防疫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称赞,网格化管理的优势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凭借一张平面图和一张管理网,菊花台村的村务工作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就此,刘书记的工作算是在菊花台村打开了局面,菊花台村的工作模式很快在整个河西镇推广,刘书记也成为全县脱贫攻坚模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