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红川 困难重重
2017年3月7日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这一天,杨虎正式担任红川村驻村第一书记。
杨虎早早就来到村上,早春的雪不时扑打在杨虎的脸上,生硬而疼痛。在他的想象中,红川村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村子,但亲眼所见让他大吃一惊。举目远眺,整个红川村静卧在山冈上,静悄悄、光秃秃的,大多数房子都上了锁,有人的几家也是紧闭门户,周围甚至没有一棵树,1000多户的大村子沉寂在白茫茫的风雪中,没有一丝生命的气息。上任之前,杨虎心里想着要认真履行职责,全力配合村“两委”班子,尽早让这里的百姓摆脱贫困。可看着眼前的一切,杨虎开始迷茫了,眼前的路,仿佛统统被这场春雪覆盖了,找不到来路和出路。
这时,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听说驻村干部来了,颤颤巍巍地跑来,其中一个胡子花白的老人拉着杨虎的手急切地诉苦:“领导呀,可把你盼来了。你说,到这里种地没有地,打工也没地方去,养个牛羊吧,没有草料,这让我们咋活呀?政府把我们搬到这里来,可不要撇下我们不管呀,你可要为我们做主呀!”杨虎用力握住老人的手,望着渐渐停歇的风雪,坚定而有力地说:“乡亲们,党和政府把我们搬迁到这里来,就是要我们过上好日子,我相信,一定会有办法的!”
送走老人,他不顾道路的湿滑,立刻投入到走村入户了解情况的工作中去。这里的困难比他想象中严重得多。首先是班子的问题。当时红川村“两委”班子还不完善,党支部书记仍为乡党委下派的人选,村委会则由筹备小组成员临时担任村干部。其次是人的问题。全村1165户4945人,都是从原州区和同心县18个乡镇49个行政村搬到这里来的,人员流动大,定居率低,情况比较复杂。其中大多数是一些积弱积病户和“单老”“双老”户,粗略估计了一下,残疾人和“单老”“双老”户各占15%。村民集体意识淡薄,自主脱贫意识更弱,每天来上访的村民络绎不绝。再其次是土地的问题。由于红川村实施的是异地生态搬迁,每户仅有半亩果园和一亩土地,施行的是节水灌溉,种地用水问题难以解决,大量土地闲置,基础设施不完善。最后一个就是自身能力的问题。杨虎学的是教育专业,毕业不到两年,工作不到半年,工作经验几乎为零,带领这样一个村子整体脱贫致富谈何容易。
一道道难关摆在他面前,这个25岁的小伙子一时有些不知所措。看着日渐消融的春雪,杨虎没有退缩。“天无绝人之路,来都来了,总不能啥也不干就当逃兵吧。要想干出一番事业,唯有拼搏奋斗。”于是他把心一横,一股子不服输的倔强劲一下子从他年轻的身体深处喷发开来,他立马振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