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掉“贫帽”,确保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落实到位
5年奋战脱贫,王书记带领邵岗镇变了样。5年来,王书记将工作重点、干部精力聚焦扶贫,使同富、同乐移民村贫困发生率由39.86%降至6.83%。漏评率和错退率均为0。工作中,王书记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一定要抓住机遇,一定要确保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落实到位。”在开展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大排查工作中,为了掌握非常住户具体情况,全镇60多名干部分9个组赴全区22个县(区)进行摸排,王书记也亲自参与,利用周末时间亲自驾车到西吉县、盐池县进行摸排。全镇完成排查7428户30581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405户6713人,非建档立卡户6023户23868人。狠抓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完成村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村庄道路建设、房屋漏雨维修、卫生厕所改造项目。高度关注弱势群体,累计发放低保金、高龄津贴、现役军人家属优待金、冬令春荒金、临时救助等共计803.9万元,惠及农户3776人。大力发展和扶持劳务公司、劳务经济人,全年输出劳动力40万人次,创收3200万元。累计开展挖掘机、家政服务等各类培训17次,培训850人。组织向群众讲解扶贫政策培训47场次,按照“1+62”机制,压实一名工作人员包保62户建档立卡户,采取“点对点面对面”的方式广泛宣传医疗保障、教育培训、创业就业、社会救助等政策,保证贫困群众应享尽享扶贫政策。
听着介绍,不知不觉我们到了邵岗镇蔬菜温棚基地。
一眼望过去,“十二五”移民扶贫产业园的52栋蔬菜大棚整齐划一。听卢主任和杨干事说,这就是我们银川人赞不绝口的“连湖西红柿”生产基地。“连湖西红柿”是当地人的俗称,它的正式名称是“普罗旺斯”。普罗旺斯西红柿是从荷兰引进的,近几年得到广泛栽种,在市场上销售量位居前列。浪漫而好听的名字让女士们很是喜欢,加之邵岗镇的优良土质和传统栽培方法,使西红柿酸甜可口,味道天然,深得“吃货”们的厚爱。所以,即便是疫情期间,普罗旺斯西红柿也未滞销,价格和往年一样,种植户的收入未受到任何影响。
遗憾的是,夏末并不是普罗旺斯西红柿的种植期,这次采访没见到让我回味无穷、食之不厌的连湖柿子。
进到大棚,跳进眼帘的首先是一长垄茄子,茄子长势很好,比我们平时见到的普通种植的茄子秆高,堪称茄子树了。秆上挂着许多紫色的花朵,还有三三两两、大大小小的茄果爬满枝头,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同行的邵岗镇武装部部长张亮分管大棚项目,他告诉我们,大棚一年四季都有产出,冬春时节种普罗旺斯西红柿,春末夏初种芹菜、辣椒,接着种茄子,茄子收获后,又栽种西红柿。承包户一年四季季季有收入。
在棚内,我们见到了正在锄草的承包户王治成,他高兴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并激动地说:“我是从西吉县沙沟乡大寨村移民到青铜峡市邵岗镇玫香园的,刚开始我在王书记的鼓励下承包了一个棚,没有多大信心,王书记给我打气说没事的,有我们呢,你只要按农技员教的种,一定会丰收的,我便半信半疑地听话种了。王书记隔三岔五便带着农技员来温棚查看,及时解决我们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果真得丰收了!当年我家这一个棚的纯收入就近2万元。于是第二年我又多承包了两个棚,现在三个棚年纯收入五六万元。”
张亮补充说:“设施温棚都是标准化温棚,棚内600平方米,棚外420平方米,循环栽种,种植户们都有农技站技术人员进行栽培指导,我们镇领导经常关注,百分之百都与王治成家一样的收入比例。”
看到温棚里花果满园,长势良好,听到移民户的收入情况,让我不由得想起王书记历年来缜密而又环环相扣的工作计划。
没到邵岗镇工作之前,王书记便对邵岗镇的工作略有了解;担任镇党委书记后他深入调查走访,很快便写出了工作计划。
一是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加快畜牧产业发展;二是快速发展葡萄产业,造林绿化,生态靓丽;三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四是扎实推进民生水利,基础设施全面夯实;五是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发展劳务经济;六是纵深开展平安建设,做好社会稳定工作;七是进一步做好社会事业工作,长足发展科教文卫;八是精准扶贫帮扶到位,做好移民管理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成书记坚持“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强化责任、严格奖惩”的工作措施,促进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协调、跨越发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王书记主持工作开局之年的顺利,为邵岗镇下一步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