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思路 精准施策

调整思路 精准施策

2017年对杨虎来说是经历考验的一年,摸索经验的一年,委屈的一年,悲伤的一年,成长的一年,进步的一年,充实的一年。不到25岁的杨虎,用执着书写人生,把满腔的热情和最美的青春奉献给红川村。

村民致富的出路在哪里?产业结构如何调整?红川村发展的方向是什么?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杨虎的心头。为了让红川村村民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他不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几乎每个周末,他都要带领驻村工作队入户走访,针对每一户贫困户找准致贫原因,提出解决措施。

起初,杨虎和“两委”班子谋划草畜产业,发展养殖业,把撂荒的地用来种植紫花苜蓿。可是,由于红川村自2014年9月搬迁以来,移民定居率低,常住的大多数是“老弱病残”,青壮年劳动力较少,无法实施草畜产业。于是,杨虎向上级汇报,想方设法引进几家企业,将土地流转出去。企业老板一个个来了,一看这里的条件和环境,又都皱着眉头一个个走了。引进企业宣告失败。

在那段最艰难的时光,杨虎焦头烂额,急火攻心。由于扶贫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加上不能按时吃饭等原因,杨虎患上了口腔溃疡、胃炎等疾病,严重时一次住院10天。

他经常成为同事们取笑的对象:“你的嘴怎么又烂了?”杨虎不怕自己得病,更不怕别人取笑,就怕扶贫工作做不好,拖了全乡乃至全区脱贫攻坚的后腿。他一如既往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2017年11月,杨虎的父亲因车祸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整整待了18天,担心老人安危的他在驻村一年来第一次请假,乡上批准了5天的探亲假,让他回去照顾父亲。

可是,这时村上的工作已经离不开他了,在这5天里,医院旁边的网吧是他常去的地方。各种表格、汇报材料、统计数据都从这个网吧里源源不断地发出。

2017年底,杨虎调整思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决定先把土地免费流转给企业,等一年后企业有收益了,再顺理成章地签订土地流转合同。领导同意了,他又跑去做群众的工作。红川村有7个村民小组,几十条巷道。他拿着自己掏钱买来的小喇叭,挨个巷道向群众宣传政策,有的人不理解,戏称他为“说书记”。可他不管不顾,继续宣传,最终做通了群众的工作,将6800亩土地免费流转给辽宁葫芦岛的4家合作社,用于种植长萝卜,将4366亩土地以政府招标的形式流转给宁夏贺兰山地源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用于种植枸杞。这样,红川村再不用为几千亩撂荒的土地发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