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 小有成效

对症下药 小有成效

奋斗的激情一旦被点燃,再大的困难也不在话下。做事一向雷厉风行的杨虎,先从党建上下功夫。在充分排查的基础上,他将村子里文化水平高、愿意服务群众、有一技之长的海成军等人作为培养考察的对象,纳入村“两委”班子,一起学习探讨如何抓党建促发展,如何转变思路、调整产业,如何带领群众脱贫奔小康等。不到半年时间,杨虎就积极配合乡党委选优配强了红川村党支部。2018年8月10日,他担任选举委员会主任,全程主持选举工作,村委会选举工作顺利开展,红川村自搬迁以来首次健全了村“两委”班子。

杨虎深知“要想立于群众,必须取信于群众”。对上门诉苦或者告状的百姓,杨虎一概不拒,苦口婆心地解释劝说,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他按照国家政策,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帮助一些困难群众解决了低保问题,动员一部分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搞养殖种植,并在资金上适当给予残疾人扶持,让他们自食其力。他还给一些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发放了临时救助资金,解决了他们的温饱问题。对于“单老”“双老”户和患病老人,他及时联系其子女沟通协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督促他们签订赡养老人的协议,帮助老人渡过难关。

作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面对群众提出的各种要求只能认真解释,能予以办理的尽快办理,不能办理的好言相劝并协调解决途径,但还是有些人不明白政策,面对干部的解释仍旧不罢休。“很多群众找你发牢骚,耍脾气,甚至还会动手。”杨虎想起那时的情景说道。可是尽管受了委屈,工作仍然要开展,蓄水池就成了他的情感发泄地。委屈了,他用大吼大叫来发泄,伤心了,他就独自坐在那里啜泣。心中的委屈发泄完了,他就继续一头扎进脱贫的工作中去。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学习经验,杨虎每天抽出半天时间在乡政府上班,学习村级管理的政策法规、脱贫致富的方法、产业调整的经验等。他还多次向其他村一些有经验的第一书记们请教问题,就重大事务如何决策、“14322”会议记录如何写、群众工作如何做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同时,他从党建和村级重大事务决策两方面入手,保质保量开展“三会一课”,认真履行重大事务决策程序,及时地融入了村党支部工作和群众工作中。

2017年初,他又积极争取原单位自然资源局的建设项目,在红川村种植价值80余万元的4.4万棵红梅杏,组织种植100亩紫花苜蓿,积极争取帮扶单位资助马渠小学价值2万余元的学生用品和5万元的办公用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底,红川村不但摘掉了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帽子,还荣获红寺堡区新庄集乡党委评选的全乡“党建工作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