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德庄园就是咱们农民的庄园
在润德枸杞庄园里,我见到了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他们有的是从预旺镇李家洼子村、刘家湾湾、黄羊湾搬迁来的,有的是从王团镇徐峁儿、甘草掌、堡子掌、八对牛掌和罗台搬迁来的。
见到他们来就像见到了亲人,他们向我问好,握着我的手说:“我们最后悔的是没有早搬迁出来,如果早搬迁十年八年,我们的日子比现在还要幸福得多。”
走近正在采摘枸杞的人群,我笑着问大家:“你们已经搬迁到这里有7年多了,和山里比,日子到底过得好不好?”
我的话音刚落,那些妇女们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在山里,我们一个村庄里都没有现在那么一院子大瓦房,你看看我们同德村这几年建起了多少间大瓦房,如果不搬迁出来,估计再过几十年,也还是老样子。”
“不搬迁岀来,男人们不说了,我们这些婆姨们到哪里去打工?就是想岀去打工,脚大鞋小也走不了,把老人和娃娃交给谁呢?现在,出了门就是枸杞庄园,家也顾住了,钱也挣了,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好。”
“在山里,年年都巴望着下雨,一旦不下雨、不下雪,吃水都把人愁死了。拉一车水,还要省着吃省着用。”
“过去我们见都没有见过枸杞子,现在老的小的都喝的是枸杞子,你没有看见吗,我们这些女人比在山里都年轻了,穿得都漂亮了。”
…………
当说到搬迁来觉得最好的是什么时,她们指着眼前的枸杞树说:“最好的就是这些枸杞树了,这是真正的摇钱树。”
我半开玩笑地说:“刚开始种枸杞,你们不是堵的堵、挡的挡么,现在还堵着挡吗?”
她们说:“那时候想着郭总是套项目、套资金,人家家里点灯,我们家里不亮,谁也没有想到我们能得上利。”
一位中年妇女说:“没有这些枸杞子,就没有我们同德村的变化,我们活的就没有这么快乐。我们和郭总的关系,是鱼帮水、水帮鱼的关系。他的庄园做大了,我们也就富得更快了。”
同德村移民群众的收入是稳定的,也是可持续的。每亩土地的年流转费有700元。他们再到枸杞庄园务工,工资都是当日清。老百姓说:“土地流转出去后,不投入一分钱,也不操一份心,就有700元的收入。到枸杞庄园打工,不花一分钱的车费,也不用花钱买饭吃,家里吃,家里住,挣的每一分钱都是纯收入。”
说到村集体收入,村干部冶学云说,我们同德村虽然是一个移民新村,但村集体经济并不是“空壳”,每年的收入就有60多万元。
2019年高考,全村有31名学生被录取,马龙被南开大学录取,许百有被北京科技大学录取,成为全村的热点新闻。
在庄园里走着,看着,聊着,最大的感受就是:同德村在变化,同德村移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也在变化。在他们的心里,枸杞庄园不是郭嘉的,而是同德村全村人的。枸杞庄园养育了同德人,同德人也深深地爱着这片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枸杞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