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探索,大力推行“一拖三”产业模式

敢于探索,大力推行“一拖三”产业模式

石家窑村家家都养牛。养牛,可以说是石家窑村群众多年来形成的家庭传统。走进该村,随处可见家家户户后院拴着几头牛。一垛垛草料,一池池青贮,是给牛儿储备的饲料。农民除了种田以外,养牛已成为他们创收的主要途径;但规模小、方式旧,制约了产业的发展。怎样才能让这种传统养殖业发挥更大的增收效益,成了杨俊每天思考的问题。

为此,杨俊及时转变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坚持从全村农户的“拿手”产业中寻找抓手,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特色养殖产业,特别是鼓励贫困群众探索实施肉牛“一拖三”规模化养殖模式。

所谓“一拖三”肉牛养殖模式,是利用村民熟悉的技能和现有母牛9个月哺乳期的基础条件,借助利通区几家大型牧场产出的雄性牛犊出生后不久便可投入市场这一情况,鼓励村民收购牧场的雄性牛犊,为自家产犊母牛再配2个“孩子”,让母牛同时喂养3个牛犊。

在小牛哺乳2个多月后,开始吃饲料前把它们出栏销售,然后再购入3个刚出生不久的牛犊,接着让母牛喂养。这样一头母牛在哺乳期内可以喂养三茬共9头小牛。一头母牛三年两次哺乳期将带出18头小牛,以每头小牛出栏利润1500元左右计算,产生的利润就可以赚回母牛的成本。这样既节约了饲料成本,也提高了养殖结群的速度。使用此模式后,石家窑村存栏肉牛迅速增加,已达到人均4头。

在广泛带动全村群众发展肉牛养殖业的同时,杨俊还探索出了“合作社+基地+带头人+农户”的发展模式。在利通区委和政府的帮扶下,石家窑村的牛肉已经开始接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订单。同时,杨俊还积极对接吴忠市及利通区相关部门,争取产业扶持资金,为建档立卡养殖户每头牛补助1000元,每只羊补助100元,家禽类每只补助15元,增强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目前,全村肉牛存栏达4200多头,肉羊存栏20000多只,85%的农户加入“一拖三”肉牛养殖,肉牛养殖已成为石家窑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石家窑村在发展特色养殖业的同时,积极引导一部分农户发展青贮玉米、经果林等特色种植业。截至目前,全村种植经果林达1400余亩,农户各类种植补贴收入达49.9万元,全村形成了种植、养殖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