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敲开致富门——记红寺堡区柳泉乡羊坊滩村致富能手马腾俊

双手敲开致富门——记红寺堡区柳泉乡羊坊滩村致富能手马腾俊

◎丁燕

走进羊坊滩村马腾俊的磨坊,磨面机轰隆隆的声音有节奏地响着,雪白的面粉如飞流直下的瀑布。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听过的关于磨面的谜语:“高山垒高山,高山下面雷叫唤。”“雷”当然说的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磨坊内码着好多装满麦子的塑料编织袋,袋子都是统一浅绿色的。门口整齐地排放着清理好的麦子,袋子颜色、大小不一,不用说这是好几家人的麦子。由于正是采黄花菜的时节,大部分人前一天清麦,到第二天下午才来磨面。

一位高大魁梧的大叔正站在磨面机跟前等待装面,看到我进去,他走到我跟前问我:“你也是来磨面的吗?”我微笑着对大叔说:“我来看看。”他点了点头,好像明白我不是拉着粮食来的,便转身去接面了。

难道这位大叔就是人们所说的盲人马腾俊?他眼睛不是好好的吗?难道马腾俊不在吗?刚才打电话时他不接,该不会是磨面没听见吧?一连串的问题让我在心里泛起了嘀咕。既然来了总得弄个明白吧,我向大叔跟前走去,心理特别纠结,想问这位大叔是不是马腾俊,但又不敢问。如果是他,怎么眼睛那么明亮?如果不是,那我岂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要是问错了人家骂我咋办?骂就骂吧,我豁出去了。我迟疑了半天,最终还是凑到大叔跟前问:“大叔,你就是大家所说的马腾俊吗?”大叔呵呵一笑说:“我哪有人家那么能,我是来磨面的。”我心里想大叔肯定骂我你难道看不见啊!我不由得脸红了。大叔告诉我,马腾俊刚出去给牛倒草去了。原来如此!

走出磨坊,我看见一位身材不高的大叔背着背篼朝后面的牛圈走去,没错,他就是马腾俊。命运让他的两只眼睛深陷了下去,他上身穿着某个工厂的工作服,下身穿着蓝色的裤子,脚着一双布鞋。他走路的步伐跟能看见的人没有啥两样,我没有打扰他,只是悄悄地跟在后面,到了牛圈门口。只见他的手精准地放在门扣上,又娴熟地拉开牛圈门走了进去,轻轻把门扣上。他将背篼里的草均匀地倒在槽里,然后用手再从头摸一遍,没匀的地方再用手撒匀。牛似乎对主人表示感谢和尊重,自觉地让路。

出了牛圈门,他又准确地拿起门扣关上门,我这才走过去打招呼:“叔,你在喂牛啊?”他停下脚步,微笑中带着疑惑说:“嗯,你是?”“我昨天给你打电话了,说今天来你家的,刚打电话你没接。”“哦哦,我刚才在磨坊,没听见,赶紧走,屋子里走。”大叔很亲热地招呼我。我说:“有人在磨坊磨面,你赶紧照看磨面的吧,罢了我们再聊。”

我们又进了磨坊,磨面机总共4个兜子,马腾俊大叔挨个在每个面兜里用手摸,面不再往下淌了,机器的声音也弱了下来。他走到墙根前,揭起闸刀盒子,一个一个关掉闸刀。他的动作特别灵活,有条不紊地关掉了所有工作的闸刀。我被大叔的行为惊呆了,要是碰到电怎么办,正常人触电受伤的不计其数,何况他还是一个有视力障碍的人。我数了数,总共16个闸刀,有控制粉碎机的、清粮机的、磨面机的,大叔一一给我介绍每个闸刀管的那个机器,我听得瞠目结舌,心里暗暗佩服大叔的记性和技术。

打发走刚才磨面的人,我们走进了他家的屋子,屋内收拾得很干净,洁白的地板上家具摆放得很整齐,炕上的铺盖也叠得很整齐。大叔说自家地里种了黄花菜,家人都去摘黄花菜了,留他一个人在家里喂牛、喂羊、磨面。

我们聊起了家常。

马腾俊,1962年出生在西吉县兴隆镇的一个偏僻山村,家里兄弟姐妹6人,人多地少,自然条件恶劣,日子过得很艰难。4岁那年马腾俊生了一场疹子,突如其来的疾病导致他免疫力低下,加之经济和医疗条件有限,他的双目就此失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马腾俊也不例外。由于自身的残疾,马腾俊的梦想很小,靠自己的努力吃上一碗饱饭,不拖累家人就足矣!日子一天天流走,眼看兄弟姐妹都成家了,他和弟弟住在一起,心里总感觉自己依靠弟弟吃饭,双手是多余的。不管弟媳妇抱怨不抱怨,自己总不能吃“下眼饭”。

24岁那年,马腾俊开始尝试磨面的营生。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考验,就像一个人走在漆黑的夜里迷失了方向。他知道磨面机的名字却不知道长啥样、啥原理、啥结构,一切得从头开始。他开始学习的旅程,尽管眼睛看不见,但他心里却亮堂,手里一摸,脑子一过,他就能记住操作流程。勤奋努力上进的他,在操作过程中把螺丝拧下来再安上,安上再拧下来,就这样重复上几遍,很快他就会独立操作磨面机了。

磨面得把握粮食的湿度,马腾俊说:“刚开始掌握不了粮食的湿度,有时候加的水多了,麦子磨不下来得晾晒才能磨,有时候水少了磨出来的面黑,顾客抱怨。”每一句抱怨他都记在心里,因为这是他所追求的。每磨一家的面他都会记住麦子的斤数和水的比例。渐渐地,再没人说面黑或者麦子潮湿的事了。

是机器都有坏的时候,磨面机也不例外。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维修或许不是问题,可对于马腾俊来说却比登天还难。机器有异常时他摸索,听声音,然后拿起工具开始修。他说:“别人几分钟能修好的,我得几个小时,不过我是心细人,修过后再不打麻烦。”

在老家开磨坊时,当地政府没有向马腾俊收取分文电费,以此鼓励他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凭借勤劳的双手和聪慧的头脑,马腾俊不仅实现了最初的自立梦想,还娶妻生子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2005年,怀着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梦想,马腾俊一家移民至羊坊滩村。经过十多年的奋斗、苦干,马腾俊终于在2014年翻盖了新磨坊,添置了新磨面机,进一步扩大了生产加工能力,并在两年后还清了欠下的9万元外债。

2014年,马腾俊被定为羊坊滩村的建档立卡户,作为建档立卡户,马腾俊家有4个低保名额,3人享受残疾补助,加上磨面和种地的收入,日子过得很滋润。

听着他的讲述,我问道:“你眼睛不方便看,在用电中是不是遇到过困难?比如换闸刀、接电线之类的?”他告诉我:“国家政策好得很,对我特别照顾。”原来为了保障马腾俊用电安全,柳泉供电所派出两名安全员登门盘点磨坊开关线路后,将磨坊的铝导线改为纯电缆,安装4个配电箱覆盖所有电闸,并配备大功率变压器,大大提高了用电的安全性。供电所的人还告诉他,如果用电有问题,可以随时联系他们,他们可以随叫随到。

一个积极进取的人,只要努力,就像沙漠里的仙人掌,也会开出鲜艳的花朵。

今天,经过不断的努力,马腾俊腰杆子挺起来了,他的生活和精神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没有因为自己是残疾人和贫困户而感到自卑。他的媳妇也说:“不勤快,再好的政策也没用。政府能帮我们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我们要自己让日子越过越好。”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近年来,马腾俊翻盖了磨坊,更换了磨机,大儿子娶上了媳妇,并且生了一个胖嘟嘟的孙子,真可谓家里喜事连连。

勤奋努力的马腾俊觉得现在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他说自己过这么好的日子得感谢党的好政策。他说现在政策这么好,不能等靠要。国家扶持是为了让大家奋斗奔小康,而不是一直养活大家。别人给的始终没有自己劳动得来的踏实。

说到未来的日子,马腾俊信心十足,他说来年还打算再购买几头牛进行繁育,经营好面粉加工坊的同时再代销小麦,努力奋斗,自力更生,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社会。

岁月静好,我们真诚地祝愿马腾俊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越过越幸福,在好政策的扶持下,在共赴小康的大道上,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