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辆小黄车和三个微信群
菊花台村户多巷窄,刘书记每次带着工作队的两名队员入户走访都很犯难,开车吧,还没走多远就得停,掉头也难,更主要的是开车会无形当中拉开和群众的距离。不开车吧,步行完一天,走不了几家,他们又累得够呛。到晚上,他们的脚时常肿得老高。脱贫攻坚期间,几乎每天都在进行的入户走访把工作队搞得疲惫不堪。恰逢厅领导到村上调研驻村帮扶工作,在问到还有什么困难时,刘书记说:“现在工作队最需要两辆电动车。”厅领导疑惑地问:“再没别的了?”他笑着说:“对,其他的困难都能克服,目前最需要的就是两辆电动车,这会极大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当两辆电动车买回来时,可把刘书记高兴坏了。他用手抚摸着一辆小黄车说道:“有了这辆‘宝马’,我们再也不用受苦了。赵鹏、志通,骑上‘宝马’,咱们走。”
从那天起,刘书记就再也没开过车,他每天骑着小黄车穿梭在菊花台村,只要有小黄车出现的地方一定能看到刘书记的身影。
据刘书记粗略估计,在驻村工作一年半的时间里,他骑着小黄车到每一户家中入户走访不下10次,小到入户调查,大到处理村中突发事件,刘书记总是骑着小黄车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小黄车可为菊花台村立下了汗马功劳。小黄车是刘书记出行的标配,村民们看到小黄车仿佛就看到了希望。
记得有一次,刘书记骑着小黄车去马明贤家走访,看到马明贤老汉气喘吁吁地坐在门台上,跟前放着两桶水。他跳下车连忙问:“老爷子,您哪里不舒服?看您老不对劲,走,跟我到卫生室看看。”
老汉垂下头小声说:“刘书记,你忙工作去吧,我好着呢。”刘书记感觉到老汉的情绪不对,就没离开,弯腰坐到他跟前。看到大把的汗从老汉的帽边浸出,刘书记大惑不解地问道:“村里自来水通着呢,您老怎么还挑水吃?”
老汉摆了摆手哽咽着说:“再说不成了,那个自来水挺贵的,刚通上水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就浇了几天菜地,加上天天饮羊,一查水费,把我老汉吓了个趔趄。700元水费,把人都惊死了!我们老两口舍不得用那自来水。”
刘书记知道马明贤老汉是村里的贫困户,几个儿子的家境也不好。他思索了一会儿,拉住老汉的手说:“现在党的政策好,让咱们家家户户都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您二老年龄大了,还是要吃自来水,这对咱身体好。那700块钱的事,我来想办法,只是以后别再用自来水浇地饮羊了。”
在刘书记的协调下,村上为马明贤老汉申请了困难补助,交清了自来水费。得知刘书记出面解决了水费的事,老汉高兴地跑到小卖部买了瓶4块钱的“好水”硬要塞到刘书记的手中,刘书记死活不要。一旁的村干部笑着对刘书记说:“能让这个‘铁公鸡’老汉拔一回毛的人确实不多,你刘书记算一个。你再不要拒绝他的好意了。”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宁夏视察时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听到这些话,刘宏波感到前所未有的亲切,这是因为他每天都在这样做。村民杨自云是个残疾人,还独自一人带着两个不满5岁的孩子,在他外出时只能把孩子独自放在家中。刘宏波看到杨自云家没有院墙,担心孩子跑出去出事,就多方协调帮助杨自云砌起了院墙。村民虎生忠的孩子意外溺亡,看着悲痛欲绝的孩子父母,刘宏波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默默通知帮扶责任人和单位进行慰问,落实了救助政策,代办了所有手续后亲自开车带着虎生忠两口子办理了保险理赔,为这个家庭带去了继续生活的力量。此后,他专门安排制作了安全警示标志,安排巡渠员值守,亲自到学校进行安全教育宣传。村民李耀华的儿子病亡,儿媳改嫁,留下了三个孩子。为了给三个孩子落实“事实孤儿”政策,刘书记在相关家庭、派出所、司法所、法院、民政部门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终于使孩子们享受到了“事实孤儿”的补助。去年有一天刘书记去村民李海科家走访,发现他家四个孩子,大女儿已经出嫁,大儿子因为高考发挥不好落榜。李海科患有癫痫病,妻子也患有慢性病,两个人“绑”到一起才能算一个劳力。这样的家庭能供养着让孩子上个高职都已经难于上青天了。得知这一情况,刘书记赶紧联系镇领导申请落实低保政策,进行针对性帮扶。在多方协调下,孩子顺利返校复读。今年高考成绩一出来,李海科第一时间给刘书记报告好消息,说他儿子考上大学了。刘书记担心李海科和他儿子不会填报志愿从而滑档不能被录取,他连夜指导李海科的儿子填报志愿。在他的帮助下,李海科的儿子顺利被新疆农业大学录取。刘书记又立即联系县教育局和团委,为李海科的儿子申请了相关助学项目,并安排驻村工作队的队员帮李海科儿子填报申报表。看着刘书记为他儿子所做的这些事情,李海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握住刘书记的手连声道谢。刘书记笑着说:“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要谢你就谢党的好政策吧!”
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2019年,村干部老罗提起村里的桥已破损,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2020年4月,一座8米宽的新桥就已横跨大渠,连通南北。2019年村民反映村里的泄洪沟严重冲蚀道路和农田,村里的灌溉支渠年久淤积影响群众生产,如今,沟道整治和支渠翻修项目已列入全县年度项目计划并即将实施。2020年8月,因旱情严重和用水指标紧张,村民微信群里反映玉米干旱的消息此起彼伏。第二天早上7点,刘书记的小黄车就已经到了地头,下午,一渠救命水流进了干渴的地里……站在那张全村平面图前,刘书记几乎能讲出每家每户这样或那样的故事。想着马明贤老汉给他的那瓶“好水”,想着那三个“事实孤儿”有了依靠,看着杨自云两个孩子在已经围起来的院子里跑来跑去,看着李海科儿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看着所有的这些变化,刘书记心想:“再苦再累,值了。”
为了畅通沟通渠道,更加便捷地了解群众诉求、释惑答疑、宣传政策,刘书记按菊花台的三大片区域建了3个微信群。
“一社的全体村民们注意了,为了保证疫情防控期间大家能买到急需的药品,村里民生服务队明天将集中为大家到县城采购,请大家把急需的药品和物资信息发到群里。”
“二社的全体村民们注意了,下面我把今年的精准扶贫政策给大家讲一下,有不明白的在群里提出来。”
“三社的全体村民注意了,明天下午2点宁夏武警医院的专家要到咱们村上义诊,请大家互相转告,有需要问诊的请及时到村部。”
…………
刘书记将低保、公益性岗位、临时救助和产业资金兑付等群众最关注的焦点问题放到三个微信群进行民意测评,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村“两委”严把资格、标准审核关,“达到标准的不要也给你送到家,达不到标准的给谁说也没有用”。全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群众对政策落实的满意度大幅提升,即使没有申请上也心服口服,缠着要低保的情况几乎绝迹。
村民马生虎去找刘书记要低保,熟知其家庭状况的刘书记在听完他的来意后厉声批评:“你年纪轻轻的,一天不想着怎么下苦把光阴过到前面去,三天两头跑来要低保,我都替你害臊。”在耐心地为他解释了低保政策后,马生虎说:“刘书记你别生气了,我知道了。你忙,我走了。”后来,他逢人便说:“别看刘书记是个斯文人,发起火来我们可招架不住。不过,他可是一个真心为老百姓办事的好书记。”
每天晚上,在微信群里发语音通知、解答群众提出的疑问,成了刘书记的必修课。刘书记听到群众对他工作的肯定,看到群众给他回复的大拇指和鼓掌的表情,心里想:“只要我们心里有群众,就不怕群众不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