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精致的“智慧工地”,墙体四周的显示屏,滚动播报工地上的实时画面和相关图片,讲解员一个板块一个板块逐一向参观的嘉宾介绍“智慧工地”的使用程序和板块功能。

传统的管理方法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科学的、现代的管理手段必然成为新时代的管理主流。习惯于与科技为伍而常常引领行业的中建八局,其思想和理念贯穿于整个系统。在天府国际机场项目部,领导班子的共识,花400余万元在施工现场建起科学化的“智慧工地”,从而让智能科学技术参与工程建设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的“智慧工地”就是以物联网智能设备监管为核心,制定统一的物联总线标准,采集各智能设备的安全、生产数据进行实时的监控和管理。系统逐步沉淀项目施工过程数据,以大数据为基础,云计算及深度学习为手段,实施工程中智慧化管理、智慧化生产、智慧化监控、智慧化服务等项目。根据项目要求本阶段智慧工地集成平台,将水、电能耗、视频监控、环境监测、深基坑监测、实名制管理等模块统一集成、综合分析、实时监控并形成历史报表。

早在2018年年初,项目部就打听到一款适用于工程建设的智能管理系统,于是派专业人员前往厂家实地考察。考察人员将要求和目的告诉厂家,并输入演练,效果令人满意。

考察人员带回相关资料,并将考察的情况向项目部班子做了详细汇报。早就想以“慧心”加强科学管理的詹进生与班子成员一拍即合:买!

2018年5月,项目部在硬件软件上建起了“智慧工地”,并将项目总况、全景监控、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平安现场、物料管理、劳务管理、绿色施工、设备监控、技术资料、人文党建等输入系统,使整个现场在管理科学化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智慧工地”的建立,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和时间精力。年近七旬的老书记叶家邦,作为项目部的顾问,他的体会更深。原来,他一到项目部就每天不停地跑现场,一天下来,累得茶饭不思。自从有了先进的管理系统,老书记上班第一件事只需要在手机上打开连接系统就能把七个探头监控到的信息从人员、材料、安全、质量等全部了解一遍。

郑晓涵,D段的质量员,2018年3月才来工地。以前在其他工地当质量员,一旦遇到质量问题,不是与劳务人员反复进行无效沟通,就是和劳务人员和劳务管理争执吵架。达成协议后,还要回到办公室编写联系单,打印好后再让劳务人员签字确认,最后还要监督整改。如今有了“智慧工地”,现场发现了质量问题,只要打开智慧软件再进行拍照、问题描述、指定相关劳务人员整改,并规定整改时间,整改后将拍照上传,整个质量问题就形成一个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闭环。如果遇上超期整改或未整改,小郑就可以依据规定在手机端开具罚款单,中间没有请示汇报、逐级签字、反复沟通等程序。2019年5月16日下午三点,郑晓涵在现场检查时,发现A区Ll层二次结构构造柱的钢筋未与上部框架梁进行植筋处理,他立即打开手机上智慧软件,把发现的问题进行拍照、描述、上传,并指定劳务管理人员周晓川在一天内整改完毕。周晓川收到整改通知后,当即安排工人进行问题整改,不到一个小时问题就解决了,使这个质量问题在没有其他程序的情况下很快就得以闭合。

构建“慧心”不仅大大提高了科学化的管理,而且大大地节省人力、物力、时间和精力。从2018年5月“智慧工地”投入使用至今,项目部仅此一项节约成本已超过4000万元。

据“智慧工地”管理员介绍,到目前已接待业内同行参观取经的达50多批,其中,参与天府机场建设的项目单位在参观学习后,都先后建起各自的“智慧工地”。四川省住建厅领导在数次参观“智慧工地”后,号召全省建筑单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逐步建立“智慧工地”。

2018年6月7日,住建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易军,率队到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指挥部调研四川建筑劳务用工制度的发展情况。当得知中建八局天府机场项目部率先建起了“智慧工地”,专门到现场听取了项目经理詹进生的专题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