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面对工程的特点、难点,项目部在开工前做了认真分析和周密部署。实施方案、节点时间、保证措施等,环环紧扣,全盘激活,有效实施。
——体量大、标准高、工期紧。工期从935个日历天因场地而推迟进场,在任务不变,要求不变、竣工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压缩到805个日历天完成工程任务,其压力的确实很大。但项目部做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一是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减少非关键线路影响。协调设计,合理优化施工工艺。把普通土方回填调整为固化土+土方回填同时进行,把1—4区、2—4区域调整为采用底板留洞,后回填流塑土的方法进行施工作业。二是增加劳动力、机械、周转材料的投入。总包管理人员采用两班,24小时在岗在位。劳务队伍分为两班倒,工作时间分段调整,每班作业12小时,延长时间的待遇由双方协商解决。常备汽车吊、柴油发电机、拉水车等,尽量减少外部因素对进度的影响。三是根据实际优化技术措施,满足工作面需要,垂直运输设备提前安装。合理调整各分包单位对塔吊等垂直运输机械的使用时间,对结构钢筋、模板吊装、钢结构吊装等,在作业时间段做了规定。四是砌体(结构验收分段进行)等工作提前穿插介入,保证装修装饰提前介入。
——周边环境复杂,协调工作量大。项目工程周围被地铁隧道、GTC交通中心、T1、T2航站楼、环场高架桥等施工工程包围,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交界面、交叉作业、施工用场地等现象较多,部分内容将直接对工程进度造成影响。上海建工项目进场后,即刻开展现场塔吊布置。在业主协调下,召开塔吊布置专题协调会,解决了塔吊安装时间、塔吊安装顶端控制高度、塔吊平面位置及限位等问题。项目部还在塔吊型号、臂长、基础顶标高、最终安装高度、安装位置、安装时间和拆除时间都做了具体规定。同时,对施工场地和施工用场地进行了协调和规划,特别对场内施工道路进出和材料堆场位置等做了明确划分。
——V形清水混凝土柱的施工难度大。项目工程中1#、2#塔楼2F~4F有清水混凝土V形柱,位于酒店塔楼内外圈,清水混凝土柱子分为下端大上端小的圆形斜柱,立面呈V字形。V形斜柱由2根下大上小的渐变斜柱组成,圆柱下端直径1000毫米,上端直径700毫米,共有6种类型,内含钢结构需一次成型。因此,项目部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技术难题攻关,重新绘制施工图,并对每根不同位置的柱子、柱子之间的施工方案等进行详细标注。同时,考虑V形柱类型繁多,且施工堆场有限,项目部便对每根钢柱、钢模编号,准确控制出厂、进场和安装时间。制作三维施工动画,组织管理人员和安装人员反复观摩,直到完全理解V形柱子的安装位置和要求后才实际作业。
——屋顶网架及“天府之眼”安装复杂。1#、2#楼网架面积4096平方米,总重量约200吨。“天府之眼”钢结构位于1#楼和2#楼5A轴线至5B轴线之间,包含螺栓球网架和圆管桁架结构,总重量约300吨。外围空间狭小,南临高架桥边线约24米,跨度约60米。因此,1#、2#楼之间的“天府之眼”桁架结构由于重量大,且下部位置处于地铁顶板区域。项目部考虑采用“第三圈环桁架塔吊散件安装+悬挂第一、二圈桁架整体提升”的施工方法进行。工艺采用贝雷架安装、第三圏桁架拼装、第一和第二圈桁毕架地面拼装、拉绳安装并整体提升、结构拉索安装并卸载、贝拉雷架下降、连廊拼装等安装方式。制作“网架高空安装动画”,让操作人员观看模拟,达到一次安装到位,一次性验收合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