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人的坚实足迹

追梦人的坚实足迹

他是一个后来的筑梦者,是一个用青春的足迹丈量人生的筑梦者。在成都建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工程项目建设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足迹,这些足迹就是筑梦者留下的梦的印迹。

1987年出生的李鑫,憨厚壮实的小伙子,是项目技术部的负责人。2009年,大学毕业进入成都建工担任工程技术员,别看他才三十出头,却有着丰富的建设阅历。十年时间里,他先后参加了“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富士康总平道路、捷普(崇州)总平、大邑凤凰岛国际旅游度假区G1、G2桥、雅安市灾后重建工程余家大桥、雅安市城后路道路建设、“4·20”地震荥经民主后街道路灾后重建、成都双流机场高速公路南侧辅道扩能改造;天府国际机场市政配套项目——H线桥梁、场外改造2017年防洪度汛和简三路断道改线工程、天府机场外围河道整治工程等多项省内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如今,又加入到成都建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航站区配套市政施工一标段工程建设项目部担任技术负责人。

“十年磨一剑”,李鑫已由一名普通大学生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员,成为成都建工年轻的技术骨干。2018年7月1日,成都建工集团承建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航站区配套市政施工一标段正式开工,李鑫以筑梦者的情怀投入项目施工中。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技术资料的编制等,他对每一个细节做到认真核查,防止编制中出现遗漏。同时,他反复熟悉施工图纸,并把图纸中的重要细节和可能出现的漏点全部记在笔记本上。在施工过程中,李鑫把自己植于初学者,虚心对照图纸和方案,做到彻底了解图纸和心中有数,严格把好技术关。每当遇到技术上和施工上的难题,他躬身请教经验丰富的师傅,在综合和采取了他们的意见后才形成可操作的施工工艺。施工中遇到难题时,李鑫勤动脑筋,善于思考,勤奋钻研,勇于探索,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

在CFG桩复合地基施工过程中,由于CFG桩间土多为机场建设前期场平新近填土,且填土厚度变化较大,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新近填土经长期浸水和自重作用下,将存在一定的下沉。若地基下沉超过一定量值,可能导致桩和土体分离。李鑫决定采用在原有CFG桩间依据一定原则新增大直径素混凝土CFG桩(D800),使其能够提供足够承载力,确保上部构筑物不会因回填土影响而出现沉降变形。

项目部承建的标段除新近填土的问题外,基底岩石构成复杂,主要为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属紫红、砖红、褐红、泥质混合结构。泥质胶结,多长柱状,少量碎块,岩芯整体完整。钻探岩芯RQD值在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八十之间,敲击声较脆。岩芯失水表面干裂,可折断,质软。如果用常规长螺旋成孔工艺无法击穿岩石,如用旋挖成孔工艺,因地下水位高,不仅造成严重的混凝土浪费,而且不能完全保证成桩质量。为了满足质量、工期要求和克服地质、水患带来的不利因素。李鑫一边向项目经理汇报情况,一边组织项目总工、生产、技术人员与集团公司技术中心等一起反复研究讨论实施方案。坚持每天十几个小时在现场跟踪、记录、分析。最后制定出采用“旋挖钻孔机引孔加长臂螺旋钻机二次成孔、管内泵压C25商品混凝土成桩”的技术工艺。这套技术办法能不能放到工地上大面积实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于是,他在研讨会上说:“这项技术工艺的参数和标准能否达到质量要求,机器设备、施工条件能否满足要求等等都必须到施工现场做成桩实验,每个环节都要做到有数据,还要考虑中途可能出现的问题,一定要让方案在严格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具有可操作性。”

“成桩实验”开始了,选址在项目标段东西干道下穿隧道K0+580段新近回填土位置,这里回填厚度在6米左右,地质情况具有典型代表性。

——旋挖引孔法,可有效穿透压实填土层和中等风化砂岩层。本次成桩深度均在18米以上,其中有4米左右厚度的风化基岩。成孔地质条件经地勘单位现场判断,能够满足大直径素混凝土桩体深入中风化持力层的设计要求。

——旋挖机械功率大,成孔效率高。现场实际测算,旋挖钻机单孔成孔时间在1.5小时左右,完全满足施工需要,而且旋挖钻机自带柴油动力,机械履带对场地适应能力强。

——通过孔位回填细粒黏土,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新近填土土体整体稳定性差,土体受机械振动及地表浅水侵蚀造成的塌孔问题,从而减少混凝土的损耗量。

——长臂螺旋钻机二次成孔,利用螺盘转动挤压孔壁可形成泥浆支护的作用,有效加固疏松土体,最终起到成孔完整性较好的作用。

——长臂螺旋导管混凝土浇筑时,能保证混凝土体良好的流动性,降低摩擦系数。石子能在混凝土中悬浮而不下沉,减少混凝土体离析。

——桩尖无虚土,能有效防止断桩、缩径、塌孔等问题,施工质量容易得到保证。

——根据实测,60型混凝土泵送量为36次/每方,每分钟连续泵送次数为15~20次,则螺旋导管的提拔速度不超过3米/分钟。

——C25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6~18厘米,但在实验中出现两次堵管。经现场分析,原因是车载输送泵功率偏小、混凝土输送管弯度过大、C25商品混凝土级不合理、坍落度不够、施工温度过高、螺旋钻机导管阀门不能及时打开等。这些问题只需略加改善就达到了要求。

——混凝土灌注充盈细数在1.2左右,满足设计要求。

实验结果证实,此技术工艺符合和满足工程质量及规模施工要求,能够快速推进工期。

李鑫和技术人员一起一身泥一身汗在现场连续奔忙了几天,成功解决了“成桩”难题,但他们没有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而是继续研究探讨着下一道技术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