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喜成——建立创新工作室解决项目难题

卢喜成——建立创新工作室解决项目难题

1974年8月出生于江西省万年县的卢喜成,高级工程师,是北京城建集团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工程项目总工程师。1998年以来,一直在北京城建从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曾担任南京禄口国际机场GTC工程等多项大型项目的总工程师。参与编写北京市级工法一项,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9项,被评为“2016年度国家优质工程突出贡献者”。参建的工程获全国、省级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2项。在《施工技术》等期刊公开发表论文3篇。在北京城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工程建设中,“大跨度连续拱形结构支撑体系”“应用于复杂岩层下快速支护体系及其应用方法”等5项发明和实用新型发明,有3项已获得国家颁发的发明证书。

新建铁路成都至自贡线天府机场站,作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综合交流换乘中心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结构形式复杂,为大跨度五连拱闭合框架结构,最大弧形拱半径为17.924米,弧形顶板半径最大达7.17米,拱的最高处达4米,顶板厚度2.5~3米,模架支设高度9.45~11.7米。高铁五连拱隧道结构,质量标准高,施工难度大。

卢喜成的创新工作室针对拱形顶板模架设计进行了多次研讨,设计出多个方案进行比选,最终选定了DURALOk新型碗扣脚手架支撑体系。由于支撑体系是创新研究成果,没有在大截面、大曲率的拱形顶板中应用过,属新型模架体系,未有现行规范作为依据。为此,又经过反复研究、分析,并委托东南大学做整架试验,最后得以确定。同时,针对顶板拱高尺寸大、曲率大、厚度大等特点,采用可拼接薄壁冷弯双C型钢设计成可拼接拱形桁架体系。可拼接拱形桁架体系采用可调斜支撑作为腹杆,作为上下弦杆组成桁架体系,在拱两侧墙顶转角部位对称使用可调斜支撑,通过可调斜的底部通长设置的可拼接薄壁冷弯双C型钢分解混凝土的侧向压力。方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难关攻破了,但如此厚大的拱形顶板,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模架安全控制等一个又一个难题摆在面前。于是,卢喜成带领他的创新工作团队不仅加班加点编制完善施工方案,而且在施工过程中,第一时间到现场掌握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模架监测数据。因一次性浇筑混凝土方量大,每段连续浇筑需72小时以上。卢喜成就与创新团队的技术、质量骨干分组轮流昼夜坚守在施工现场,严格把好每个工序关口。

2019年9月19日,地铁及穿场隧道全线主体结构通过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