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者的不断求索
曾鑫,2018年7月毕业于沈阳工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刚大学毕业的他就入职到成都建工,随即被分配到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工程建设项目部担任安全员,是筑梦者建设群体中的一名新兵。但他怀揣着远大理想,不断求索,使自己尽快地成为一名真正的筑梦者。曾鑫是仁寿人,是远近有名的“有钱人家”,但他坚定要来到天府国际机场建设工地作为一名机场建设者。
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身。曾鑫明白,作为应届大学生,掌握的是理论和概念类的书本知识。只有尽快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又把实际中的知识掌握在手中,以此来转化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来项目部上班第二天,曾鑫就开始翻阅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从中了解项目每个工序涉及的危险点源,针对危险点源又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在初来的一段时间里,他不断向前辈们请教,向学长和同事们交流学习,并根据《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管理资料,对安全资料进行归档整理,不断对空缺的资料进行完善。在施工现场,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机场指挥部和项目部管理制度对施工现场进行隐患排查,使自己尽快了解工地,尽快了解生产工序,尽快掌握安全危险源,也尽快让自己成为项目部一名合格的安全员。
一段时间,天府国际机场建设指挥部为广大建设从业人员免费开设了安全体验培训中心。曾鑫知道消息后马上请示安全负责人和项目经理。经同意,他立即分批次组织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一线施工人员去参加安全培训和体验。安全体验中心通过视、听、体验相组合的方式,运用VR虚拟现实技术等教育载体,模拟不同领域、不同工种的施工环境,让参训人员感受存在的危险源和可能导致的生产安全事故。同时,开展与安全形势相适应的警示片观摩教育,并结合工程实际,开展不同施工领域的专项培训和主题宣讲活动。培训中还邀请专业人员讲解授课。通过这次培训,提高了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对曾鑫自己也受益匪浅。
项目进入下穿隧道机动车道框架段,需要大量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因这个工程为双箱单舱结构,断面尺寸为35.9米×8.60米,长120米,顶底板厚1.4米,边墙厚1.2米,中墙厚0.8米采取碗扣式脚架进行搭设。如何搭建符合安全要求的支撑系统是现场安全员面临的一个难题。在认真察看施工图纸和现场地形后,曾鑫提出在支架搭设前必须对作业班组进行交底,建议要求技术、安全部门一同编制搭建方案,通知测量人员对每一个点位进行测量放线并做记录。还提出材料部门对所需材料进行检测验收,并对支架进行起步验收、分层验收及整体验收的要求,保障了高支撑作业的搭设安全和顺利浇筑。
在工作中,曾鑫是一个爱想爱说又爱出点子的人。在土方回填作业前,施工现场基坑、沟槽全线均采取工具式临边防护进行隔离,以防止意外发生。但进入回填后,因部分回填区域车辆和机械无法下到基坑,导致保障安全的临边防护成了阻碍施工的临边防护。既要保障安全,又要保障回填作业顺利开展。曾鑫想了个笨办法,就是在作业完成后安排工人进行恢复,无法恢复的拉设警戒线,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因为回填作业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结束。既然不行,曾鑫又想出一个解决办法:利用塔设支架的普通钢管搭成6米长为一整体的临边防护,在每天回填作业前将分段式移动临边防护统一清理,保证施工需要。在每次回填作业完成后,再将分段式移动归位。后来,曾鑫觉得这样做不方便。于是,又想出用工具式移动临边防护,只增加两个支脚就达到了目的。这样一来问题就解决了。
来成都建工天府国际机场工程建设项目部一年多了,曾鑫这位善于开动脑筋又勤学好进的安全员,学到、懂得了许多,慢慢求索,不断追寻,在筑梦者的寻梦路上迈出了第一步!